2008年11月1日

天龍八部(26) 電吉他的設計與結構基礎知識(七) – 音箱

閃電手

現在的市售音箱(Amp)有三大主流, 真空管(Tube), 電晶體(Solid State或稱Transistor), 和數位模擬式(Modeling, 例如Line6產品)。

真空管因為裡面有點電流阻力, 所以吉它訊號經過管子後, 伏特數(Voltage)會稍被減低, 這讓真空管音箱的音色表現有所謂的Sag, 其實就是訊號被微量延遲造成Attack變軟, 但這就是大家說真空管音色溫暖的原因, 使它表現不同的音樂性, 當管子被強大訊號逼產生破音時, 真空管會給你一種很飽合的自然破音表現, 總體來說, 一直以來對音色挑惕的吉他手, 還是以真空管音箱為首選。但真空管的音箱造價昂貴又重是缺點。

電晶體不會有電流阻力, 所以音符清楚度(Articulation), 輕重的分明度(Headroom), 和聲音緊度都比真空管的凸顯, 很多要這種表現彈Clean tone的人, 例如彈Jazz, 會選這樣的電晶體音箱, 例如表演場所很常見的Roland JC-120

當電晶體音箱被逼出破音時, 飽度和自然度不像真空管的, 是比較人工化的, 但在低音量小聲彈時, 電晶體比較不會像真空管音箱那樣音色”出不來”, 很多真空管音箱都要開到一定音量以上才有好表現。

還有一種所謂的Hybrid混種音箱, 就是真空管和電晶體都有的, 各取一部份優點

Modeling類的就是用電腦數位科技, 模擬出各種名廠音箱的音色, 所以不用去買幾十種音箱, 一台Modeling就能做到, 但因為是數位科技, 數位模擬出的真實感則因人耳朵和對樂器聲的要求而異, 所以對這種Modeling的評論也不一, 就像電子合成器能做出很像的鋼琴聲, 但挑惕的鋼琴家才不屑一彈, 他們還是要去彈真鋼琴, 還有一個大原因是有時聲音雖然真的模擬的很像, 但”演奏觸感”會跟真品有大差別。

所以買Modeling音箱的最大好處就是音色多元化, 如果你能接受數位模擬出的音色, 這個選擇不錯的。

天龍八部(25) 電吉他的設計與結構基礎知識(六) – 拾音器

閃電手

換拾音器(Pickup)可以說是改變你電吉他本身音色最容易的方法, 有很多選擇, 但先講些基礎知識。

最原始的拾音器, 就是細規格的漆包銅線纏繞在一塊磁鐵這樣, 金屬弦在上面磁場範圍的震動會產生微小的電流, 電流訊號經過導線傳到音箱去放大。

Gibson在1935年首先大量生產拾音器, 是像P90那種”肥皂條(Soap Bar)”式, 到了1940年, 改進到用Alnico磁鐵(閃電霹靂必殺技裡有一篇詳述), 和加上跟現在拾音器一樣的六條鐵柱以平衡六條弦的出力(越靠近弦出力越大)。

1951年Fender自己生產了單線圈(Single-Coil)拾音器大暢銷, 單線圈拾音器音色表現尖亮金屬味十足, 但會產生點雜音(AC Hum), 1957年在Gibson的工程師Seth Lover研發了大量生產的雙線圈(Double-Coil), 例用兩個纏繞反向的線圈並排來抵消AC Hum, 所以也稱為Humbucker拾音器, 但雙線圈的音色表現跟單線圈大不同, 它音色比較厚, 溫暖, 出力大, 但高尖亮的音少了很多。

現在的單線圈很多也是有特殊設計去掉AC Hum的, 例如上下線圈的Stack型, Fender的Noiseless Pickup一樣是Stack型但下面線圈不出音(因為Stack型跟傳統單線圈音色不像), 還有像Lace Sensor那類新設計

拾音器的一個原理是: 線圈纏繞越多圈, 加上用的磁鐵磁力越大(甚至把Alnico磁鐵改用更強的Ceramic磁鐵), 則拾音器的出力越大, 但高尖亮的音會被削減越多, 所以大多用在重破音很悍的音樂(破音器自然會突顯尖破音補回來), 若要Clean Tone好的, 通常還是會選中小出力的拾音器。

上面講的都是所謂的”被動式(Passive)”拾音器, 也有主動式(Active)的, 最出名的就是EMG牌, 其原理只是把拾音器做的出力很小, 再加上一些前級放大線路(Pre-amp), 把訊號整個放大, 結果是比被動式還大, 所以要用電池, 這樣的好處是這種拾音器磁鐵很小, 很多人抱怨被動式磁場太強影響弦震動甚至音準, 磁鐵小就沒有這種專業所謂的String-Pull問題了, 這樣前級放大還有讓Attack增加, 甚至由前級線路的設計主導了音色和出力表現, 但整體來講市售的主動式拾音器跟其它被動式的音色表現大不同, 被動式還是比較被大量選用。

天龍八部(24) 電吉他的設計與結構基礎知識(五) - 琴橋

閃電手

琴橋(Bridge)除了將弦尾端固定在琴身上這個用途外, 它也是影響音色和演奏用途的因素, 先講很普遍的像Gibson Les Paul那樣的Tune-O-Matic琴橋, 在另一篇天龍八部已有講到, 它有一片Tailpiece在支撐弦結構的後方, 讓弦有向下折角, 若Tailpiece調低, 向下角度大會使弦變緊, 因而Attack較強, 音色較亮, 延音也較好, 反過來要音色溫暖些, 可以將之調高, 有些Jazz用琴, 或用Bigsby牌的那種古董搖座, 那Tailpiece很退後到接近琴尾, 那樣使弦總長度增加緊度變低, 音色當然比較溫。
有些固定式琴橋的琴, 穿弦是從琴身後有六個洞穿到前面來再壓過琴橋, 這種設計使弦跟琴身木頭有接觸, 木料影響音色的因素更凸顯。琴橋的材質也是會影響音色的, 因為弦的震動能量會傳到琴橋, 像很多便宜吉他用塑鋼的, 音色就比較差

再來講搖座式琴橋, 最普遍的當然像是Fender那種所謂的”小搖座”是最常見的, 它靠後面幾條彈簧拉住與弦拉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但小搖因為Nut與弦間的摩擦力, 容易搖了後音準跑了, 所以後來發明Floyd Rose那樣所謂的的”大搖座”, 最主要的改進就是弦在把Nut處鎖住改善小搖座Nut跑音問題, 這樣鎖住還可以搖很小弧度就音差很大, 重金屬的音樂很多人愛用, 大搖座通常還可向後拉很多讓音變很高, 這是小搖座沒法搞的, 但大搖座裝弦, 調整等比較複雜, 新手使用上會感覺比較困難。

各種琴橋右手靠在上面彈的舒適度也各有不同, 像Floyd Rose那樣後面翹起, 很多人覺得不好靠手, 大搖座雖然有那些Lo Pro改進新版, 降低了後面翹起的高度, 但跟那些固定琴橋, 小搖比還是不夠平。

天龍八部(23) 電吉他的設計與結構基礎知識(四) - 琴頸琴身接合點

閃電手

先講接合方法, 這方面一般市售琴有三種:
第一種是把琴頸用幾顆螺絲鎖在琴身上(Bolt-on neck), 算是最普遍的方法, 優點可以說是造價便宜, 琴頸壞了可以很容易的換一支這兩項, 但鎖的總是比較容易碰歪穩定性較差, 琴頸碰歪很少一絲毫就整支琴音不準了。

第二種是像Gibson Les Paul那樣用黏的(Set-in 或就叫Set-neck), 這樣有幫助延音, 但也有說法說因為中間靠樹脂黏, 木頭本身並不完全通, 所以對延音助益沒比鎖的好到哪裡去, 但Set-neck比鎖的穩定度好多了, 不會撞歪。

第三種是所謂的一體琴(Neck Through Body), 這種造價最貴, 大多是Neck那塊Maple木頭保持一定寬度一直到琴尾端, 上下再黏兩塊較偏中低音的木頭(例如桃心木)構成琴身 , 這種設計最堅固延音也最好, 但也有說法批評它整體音色表現, 有時比用鎖的琴音色薄。

再來提Single Cutaway和Double Cutaway, 也就是琴身靠近琴頸處, 為了讓你能彈到指板高位格, 切掉一個弧度, 只切下方的叫Single Cutaway, 例如Les Paul, Telecaster, 上下都有切的叫Double Cutaway, 例如Stratocaster, 喜歡拇指扣在指板上方彈的人當然用Double Cutaway彈高位格比較順, 有些琴後面鎖螺絲處還有點斜角讓你減少障礙更好彈, 還有像Ibanez的琴很多Cutaway彎度很深, 讓你彈到最後一格都很覺得比一般琴簡單。

天龍八部(22) 電吉他的設計與結構基礎知識(三) - 琴頸設計

閃電手

首先要講的是規格長度(Scale Length), 也就是從nut到bridge頂住弦部位之間的大約長度, Fender Stratocaster, Telecaster, 和一些廠牌Metal琴是25.5英吋, 這也是最常見的規格, Gibson Les Paul, SG等那些是24.75英吋, PRS大多型號是介于兩者間的25.1英吋, 六零年代的Jaguar那些型比這些數字更短, 現在比較少見。
若Scale Length比較長, 弦會繃得比較緊, 所以弦震動較強使得音色比較亮, 延音也比較長, 相對的若Scale Length短一點, 弦繃得比較不緊, 手指感覺比較好按弦, 音色比較不亮, 延音也被影響會短一些許。

再來提的是指板上的銅線規格(Fret Sizd), 從又高又粗到又矮又細, 最普遍可分成 Jumbo, Medium Jumbo, Medium, Small fret大概這幾種, Jumbo的由於弦壓下接觸較大質量的金屬, 高頻清楚度會多以點, 甚至可以說是有多點金屬聲, 而且由於銅線高, 讓你的手指與指板間的碰觸摩擦減少, 推弦, 抖弦等會費力較少很容易表現你這方面的演奏技巧, 所以最多用Jumbo Fret的琴, 是各廠牌重金屬型號的琴。

Small Fret當然是反過來推弦抖弦較吃力, 但弦與指板木頭的互動較多, 所以木料影響音色也比較明顯, 也可以描述成Jumbo Fret較多金屬聲, Small Fret較多木頭聲, Small Fret因為低矮也會讓你覺得弦高按起來很低, 很多人喜歡這樣感覺, 但市面上裝中庸的Medium fret吉他還是最多。

再來講指板面的圓弧度(Fretboard Radius), 早期的琴由於大多是設計來彈合弦, 所以都比較圓, 因為彈封閉合弦的感覺, 不就像手在握一根棍子, 握一根圓棍比方棍舒服吧! 但圓弧面大會造成推弦阻礙大, 像現代重金屬演奏推弦一大堆, 就適合指板面較平的, Fender 那些老Vintage或57, 62年Reissue型號的很多就是很圓的, 是半徑7.25英吋的圓弧(7.25" Radius), 現代的Fender一般型號如standard, deluxe等大多是9.5吋半徑圓弧, Gibson的大多是12吋半徑, Ibanez那些重金屬琴大多為17吋, 目視感覺簡直看起來是平面的。

還有些琴指板弧度比較複雜, 是複合弧度式指板(Compound Radius), 也就是低把位的弧度較圓, 高位格處較平, 從半徑14吋開始漸漸改變到12格後變16~7吋, Jackson的一些高檔型號的就是這樣, 確實有它好彈的地方, 這也是我個人重金屬琴喜歡Jackson這種琴的主因之一。

琴頸的粗細也是影響你演奏舒適的因素, 薄的琴頸在Fender型號叫C-Shaped, 在Gibson叫Slim Taper或60' Style neck, 粗的Fender叫U-Shaped, Gibson叫Rounded Neck或50' Style Neck, Gibson有種59' Style Neck是最粗的, 一般來說要速彈的人喜歡選琴頸薄指板又平的, 但這也不一定, 有些人手大太, 薄的neck覺得不順,有些人手不大卻喜歡握粗的, Fender還有V-Shaped是有點三角型握感的, 至於哪一種適合你? 親自去試琴最準。

天龍八部(21)電吉他的設計與結構基礎知識(二) - 琴身形式

閃電手

各種不同的電琴身形式設計, 也是影響音色表現的, 所以每個廠牌型號的設計理念也各有不同。
首先提到電吉他最常見的實心木頭琴身(Solid body), 實心會使音色的Attack和Sustain比較好, 而且因為沒有內部大空間讓音共鳴回響, 所以音箱開大聲或破音器開強時, 不會像空心電吉他或木吉他插電很容易回授(feedback)嗚~個不停, 實心琴身也使弦的震動能量能保持更久, 所以Rock, Metal, 高音量的用途最適用。

空心電吉他(Hollow body)由於弦的震動大多只傳到琴身面板, 產生了不同音色影響, 主要是吸收掉了部份亮度和延音, 使音色溫暖些, 加上空心琴身的共鳴產生的音色, 使得彈Jazz那類的音樂最適用這種空心琴, 當然有如上述開太大聲或破音時, 會有些回授問題的煩惱。

半空心(Semi-hollow)就是上面兩者的利弊各取一般, 像Gibson ES-335就是最出名的半空心琴之一, 它外表還是像較薄的空心琴, 但它中間部份其實裡面還是實心木塊, 所以不插電彈時, 不會像空心電吉他那樣有接近一般木吉他的共鳴音量, 反而像實心的沒什麼音量, 這樣半空心當然會比全空心的Attack, 延音多些, 回授問題也少些, 還保持些空心共鳴的音色。

天龍八部(20) 電吉他的設計與結構基礎知識(一) - 琴身木料

閃電手

同的木料做電吉他琴身, 會有不同的音色表現, 也可能就變成是某型吉他的音色特色, 不只音色, 木頭的花紋也常常被廠家的漆工刻意突顯, 各有不同的美觀視覺效果, 讓電吉他不會像小提琴外觀那麼無聊, 看起來都差不多, 所以各位吉他手在挑選電吉他時, 外表一定佔了很大的考慮因素對不對啊? 不要說謊喔!

一般來說, 越硬的琴身木頭, 音色就越亮(Bright)和越有力道(Punchy), 反過來木頭越軟就音色越溫暖柔和, 舉例來說, Fender Stratocaster最常用的Alder(赤楊木)是中等密度的木頭, 音色表現就中道, 高中低音, 亮度, 柔度, 溫暖度等都恰到好處沒有哪一項特別突顯, 所以可能是單一木頭琴身最常見的用料, Mahogany(桃心木)很軟又重, 所以音色會厚又溫暖柔和, 中低音也比較突顯, 硬度很大的Maple(楓木), 因堅固常被用來做Neck, 但也是用來增加亮度的考慮, 其它亮度大的吉他常見木料還有Ash, Rosewood, Pao Ferro, Ebony(黑橝), 溫暖音色的則還常見到用Koa, Poplar, Agathis, Basswood, 這些木料還會影響整支琴的重量, 像Basswood就很輕, 重的除了上面講的Mahogany外, Telecaster常用的Ash也很重。

廠家也會利用各種木頭的不同音色表現, 將兩種木頭合在一起做琴身,例如Gibson Les Paul或PRS很常見的, 在Mahogany琴上表面, 加上一層不厚的Maple表面, 這樣高中低音色表現面面俱到。

還要提到的是, 軟的木頭會吸收弦震動能量, 使音色的起始勁道(Attack)和延音(sustain)減弱 (註: Attack的意義舉個例, 鋼琴那樣音的起始有個撞擊, 就是Attack很強的音, 小提琴那樣就是沒有什麼Attack的音) 。

天龍八部(19) delay/reverb的調法

J

在空間的定位 最主要還是 在於你delay/reverb的調法
用reverb來使聲音比較big 而用delay來得到聲音的深度
而較小的reverb或較短的delay會讓聲音元素聽起來比較巨大
長時間的delay reverb pre-delay或reverb decay
如果其effect的 level 夠的話,會將聲音拉到較遠的地方-

其實決定聲音是變bigger或拉的較遠的因素是effect的level

當delay或decay時間是短的時 level是夠大聲的話,則聲音會聽起來是big的
ex paul gibert的tone 他往往只開 80ms~ 200ms 之間的dealy 而已~

反之,當delay或decay時間是長的,並且夠大聲的話,則聲音會聽起來較遠.
ex: gary more 的 tone

調效果器時的基準還是在於不要讓它們互相打架

再來是調頻率 吉他的tone 在加了破音後 其實很容易凸出 但是常常大的問題是 跟別的樂器頻率疊在1起 ~互相打架摟 這樣當然不清楚摟~
而依據現場各表演場地的不同其實有時需要做不同方式的增減
這時候 耳朵的功力就重要了!
要即時的在試音採排的時候找出自己頻率該有的位置摟~
當然跟pa方面的溝通也是一個重點.

接著是我們gt 幾乎每首歌都用到的破音~
常在各個討論區 看到許多網友總覺得自己的破音不夠力 不夠破
總是在找 所謂超猛超爆列的聲音

當然這種聲音用來彈power chord 或製造破音音牆的效果 會有很好的表現
但用來sole時 總是發現沒有想像中的好 往往會有被別的樂器吃掉的感覺

剛剛好的破音 會讓我們的gt 聲音有很好的延音 顆粒 明顯的頻率 ~
當你破過頭時 其實聲音已經被壓縮
所以往往開很破的gt player 都會在舞台上覺得為什麼我的聲音特別小
越不破的聲音 越容易在整個團中不被其他的樂器吃掉~

可以聽聽 eric clapton & b.b. king一起錄的riding with the king
你就會明顯的聽出他們那種一點點overdrive的tone 頻率如此的清楚明顯
當他們要sole時 所謂的in your face tone 你一定感覺的到
當然彈奏rock 或metal 時我們需要好的延音 和 顆粒 不太可能用那麼乾淨的聲音
總之 當你的gain開越大 你的聲音就越髒 越壓縮
如何 在中間取得平衡 就會有好的tone

像很多人 會提到如 zakk 的聲音 很猛 彈梵音的高頻 又非常的明顯有力~
我個人認為 其實他的tone 並不是開到非常非常的破所得到的
(現今隨便一棵 metal的破音 大慨都可以比 jcm800 破個 2 倍)
是他去強調了他要的頻率所得到的效果
當然效果方面如 delay/reverb 的調校也是重要的
另外像用較粗的弦 降全音或半音彈奏 emg的pick up 都會關係到 頻率
而降半音或全音 也讓他更容易做大幅度的抖音 加上他 紮實平均的picking
造成他 這樣的音色

每個人使用的破音器材 吉他 彈奏方式都不太一樣
實在很難去說一個基準來說怎樣叫做破過頭~
不過可以去聽一些真空管 音箱的聲音 .
他們絕大多數所出來的聲音都是剛好 不過頭的~
但有些標榜metal型的音箱頭可能破音的程度要有所調整

參考參考吧

天龍八部(18) 電吉他的設計與結構基礎知識 - 前言

閃電手

我最近在美國某大樂器店的廣告小冊子中, 看到他們寫的這幾篇幫助大家瞭解電吉他的設計與結構基礎觀念的文章, 寫的簡單有扼要, 我覺得很不錯把它們一篇篇隨便翻譯一下, 也加點我自己的東西補充, 給不知道的網友一些基礎知識, 也對將來要選擇自己適用的電吉他時, 要考慮的細節能多瞭解一下, 大家在看電吉他產品介紹的細節, 或上廠家網站研究時, 就可以大概知道這把琴適不適用你的手, 你的彈法, 你要的Tone, 音樂用途等。

電吉他的應用起源應追溯至1939年Jazz吉他手Charlie Christian, 用Gibson ES-150, 第一把裝有拾音器(Pickup)的量產電吉他, 在他所屬的Benny Goodman Orchestra, 跟其它木管銅管樂器一起演奏, 而且有獨奏, 音箱也是Gibson的EH-250, 但當時的音箱瓩數都太小, 很多是5W, 10W這樣而已, 要拼過其它樂器的音量很吃力, 所以當時大多是彈伴奏合弦而已, 主奏的很少。

六十幾年後, 現在的電吉他和音箱已不可同日而語, 不但音量大到可以讓你迅速變聾子, 而且是很多現代音樂的主力樂器, 多年來廠家們也繼續一直研發產品, 以追求音色的各種表現, 廢話少說, 現在就開始簡單介紹這些影響電吉他音色表現的一些基礎知識, 從下篇琴身木料開始。

天龍八部(17) 關於Pick up的網友大會吵

閃電手&雜念Roger

雜唸Roger :Dimarzio網站上的FAQ說,反裝某些拾音器聲音會有些微改變,如果說我要把我的琴的Neck PU也"反"裝 像這樣http://akizuki.net/rg_usa.html第七張圖 是否其他中後段兩顆PU也要跟著反裝???會不會有極性的問題??? 我的琴PU前段是Air Norton中段是單線圈是Blues Velvet沒有Humbucking,後段是Tone Zone,有辦法只有前段"反"裝而中後段維持原來的嗎??? 謝謝閃電老大摟.....^^

閃電手: 這個要這麼說, 因為一般雙線圈的兩個線圈, 出力拾音能力都相同, 所以反過來裝也不會感到差別, 但 這種pickup還是有人反裝, 最大目的是要那六個小螺絲在靠中的地方調高, 這樣會造成音色有點差異,
另一個理由很無聊是雙色的配色問題, Dimarzio這些Air tone等型號不知道它裡面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它們說反過來會有點tone不同, 跟極性是無關的, 你不必bridge也反過來
極性並不是pickup反過來或正負極反接造成的, 而是在生產的過程中銅線圈反方向繞, 所以叫Reverse wound, reverse polarity(線圈反繞, 極性相反), 反繞的通常是S(south)的, 一般的是N(north), 一個 N加一個S才會humbucking去除雜音
所以Fender單單單新型的都是裝NSN, 雙線圈本身就是一個線圈N一個S, 通常是有螺絲的那個是N, 所以一般雙單雙從neck到bridge的線圈是:NS S, SN
但像Ibanez切成2,4段的要用inner coil, 所以我認為他們中間的是用N的, 你反裝如果第二段"NECK"還是用S的(變成outer coil)就無極性問題
其實我的老Fender都是NNN, 我跟現在的NSN比較, 2,4段雜音cancelling的成效說實在微不足道, 除非你的器材導線電源等本身就很容易有雜音, 那這樣有時pickup多一點雜音就會放大更多 一定有人會問我們去買單線圈pickup怎麼知道它的極性是S的, 通常都找不到說明的就是N的, Seymour Duncan 是型號後面加寫RW/RP (如上述是reverse wound, reverse polarity意義), 像SSL-3 RW/RP這
樣寫, Fender的在盒子背面說明上會寫Polarity: S (N的沒有這個加註), DiMarzio我從來沒買到過所以不知, 老實說, 我在樂器行很少看到有賣RW/RP的, 在美國樂器行也一樣, 連你musiciansfriend.com
這種網站, 也會看到他們Duncan的只有一兩種有賣RW/RP的, 所以事實上我自己換裝pickup的琴, 大多沒顧到極性, 因為除非特別訂貨實在不好買到, 2,4段多一點微小雜訊就不管它了
還有像Lace Sensor, EMG等這種不是傳統pickup, 沒有極性問題存在

雜唸Roger: 了解了....感謝閃電老大....^^
所以說是不是我只要把前段"反裝"線路維持不變這樣就沒問題了???只是我的會第二段變成線圈1.3並聯 ,而使用Push/Pull Switch的話變成1.4線圈並聯??
說到這個,順到一提Dimarzio今年出了一款蠻特別的拾音器"DropSonic"這款拾音器的特色就是可以依照個人的喜好來裝拾音 器
With the solid bar toward the bridge, the sound is a little brighter and better-defined, and this is the direction we recommend for heavy strings and low tunings. With the adjustable polepieces toward the bridge, the sound is warmer and a touch louder, and we think this works best for standard tuning and more solo-oriented playing
我發現Dimarzio很多拾音器兩個線圈是不一樣的聲音 像Steve's Special反裝過後遽Dimarzio表示聲音會有"顯著的"不同,像前幾年出的Bluesbucker或MegaDrive也是一樣
另外像Air Norton?, Air Zone?, EvolutionR neck, bridge and 7-string, FRED®, Humbucker from Hell?, DLX Plus? neck and bridge models, Virtual P-90 2;, Blaze? neck and bridge models and Tone Zone 7?
這些拾音器則是反裝後有聲音會有"些微"的差異....
呵呵....還可以這樣玩真有趣.....

閃電手: 沒錯, 直接反過來就可以了, 線路都不用動, 使用的線圈就會變你講的那樣

Jeff: 請問從Ibanez網頁中得知tone和volume的pots都是500kohm但不同的是tone是type D而volume是type G!請教分別是什麼呢?而DiMarzio所製造的500Kohm push/pull pot好像只的線性的,如果用DiMarzio的pot代替了Ibanez的tone和volume可行嗎? 另外, 想請教如果結他是H-S-H pickup組合而極性應該是 NS-N-SH, 請問如果我想改裝成像prs般有inner或是outer coil in parallel的話, 那麼這兩種組合的極性是不是SS和NN嗎? 這樣是不是沒有了消除HUM的功能?如果真的沒有了這種功能,影響是否十分顯著呢?
?

雜唸Roger: 如果說你想要改成像PRS般inner或outer coil並聯又想要有Humcancelling的話可以如我所說把Neck段雙線圈"反裝"這樣就變成SN-N-SN 我研究過大部分雙雙配置的琴前段拾音器其實都是"反裝"的因為要這樣才有辦法Humcancelling....
我的JCRG改的兩個雙線圈inner coil並聯也沒有Humcancelling因為兩個極性都是S,不過雜音老實說很小,在Clean Tone下完全聽不出來,在破音的情況下會比較明顯一點點,不過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天龍八部(16) dB與hz是代表什麼呢?

閃電手

dB(Decibel)是訊號強度的單位, 但其計算方式是用log值, 所以2dB不是比1dB強兩倍, 可能更多, 所以 EQ上的每段就是增減那頻率段的訊號強度, 所以是用dB為計量單位 。

Hz(Hertz)是振動頻率的單位, 人耳可聽的的最低頻約為20Hz, 最高頻約為20KHz(也就是20,000Hz), 吉 他用EQ上面的段就是找適用吉他的高, 中, 低頻段讓你調, 例如60Hz, 100Hz的段就是低音位置, 500~800Hz附近是吉他中頻音, 2.4K以上是高頻等, 這只是舉例, 每顆EQ讓體調的頻率段, 各廠牌型號設計不盡相同

天龍八部(15) 有關EMG的PICK UP

閃電手

81 ,85 ,89 ,SV 這幾組的特性

SV的是五,六零年代的Vintage老tone出力也小, 所以比較現代Tone的SA會跟81,85,89這些裝在一起比較
合, SA也是EMG最倡銷的單線圈, 81的中頻削較多, 像Metallica的合弦那樣, 85的比81的中頻多一點,
用來彈Solo會比81的容易突顯, 89的是可以單雙線圈切換, 雙的時後就等於85, 切成單的就等於SA 。

我也只有裝過81和SA的, EMG那些Metal愛用的我個人覺得跟被動式最大不同處, 在彈烈的音色時有獨特的"強悍感", 一直覺得琴不夠悍的人裝了會喜歡, 但其它細節表現我覺得比不上被動式, 所以Clean到中小破的音色我並不喜歡用,甚至琴身木料這些對音色影響的因素, 裝了主動式EMG覺得也不明顯, 也就是說你裝在Maple面琴身, 或全桃心木琴身, 音色的差別並沒有像被動式那樣很明顯, 所以有爛琴的人改EMG升級, 如果那把琴你覺得很好彈的話, 我個人覺得這主意是可行

天龍八部(14) 輕鬆學樂理 (四)

Tom

不同的記譜法

樂譜是音樂世界裡的一種溝通橋樑.樂譜內的音符及各式各樣的記號,就是我們的文字.
我們若想與人溝通,便得先學會文字.在音樂世界裡亦然,所以在這一節我們先學習一
些音樂的記號.在結他音樂中,我們會有三種的記譜方法是會經常看到或用到的.

在談閱譜前,先來簡單分析一下不同記譜法的好壞.


A.五線譜 ( Staff )

五線譜是現今世界最普遍被採用的一種記譜法,其表達力亦較其他記譜法強.
大部份西方樂器也是採用五線譜的.所以就算是其他的樂器手去看一份結他樂譜,
也不會有太大問題.五線譜主要是由五條線及四條間組成,加上附加線 ( Ledger Lines ) 及
不同的譜號 ( Clef ) ,幾乎已可記下所有的聲音.


B.六線譜 ( Tab )

六線譜是一種專為結他而設的記譜法,不適用於其他樂器.他的好處是直接將結他的六條弦
表現出來,再加上以數字代表格數,所以結他手一眼看上去便會知道應按那一格及彈那一條弦.
可節省學習閱譜的時間,集中於彈奏技巧方面.但亦因它是以數字來代替音符,所以若非對結
他指板十分熟,便不可能一下子便知道是那一個音.對學習音樂及與其他樂手溝通上,難免做
成一定阻礙.六線譜有六條線,代表了結他的六條弦.像把一支結他橫放著.順序地最低的代
表結他的第六線,最高的代表結他的第一線.在六線譜上寫下的數字代表了結他上的格數.

C.簡譜

顧名思意,簡譜即是簡單的樂譜.它的好處是簡單易明,卻有很多缺點.它只能記下一首歌的
速度、音調、和弦名稱、唱音、拍子及歌詞等.對於要表達一些複雜的拍子、演繹手法、特別
的和聲、情感等的細節便很困難,可能需要大量的文字作補充.但正如開首所說,簡譜最大的
好處是簡單易明.亦由於它能記述的東西有限,往往只需一兩張紙便可把整首歌曲記下;很多
歌手或只作簡單伴奏的樂手也樂於採用簡譜.(一些懂即興演奏的高手也愛用)另外,對於初學
者來說,只需懂一些最基本的樂理便可看懂它,這亦不失為一個優點.坊間有很多主要用作記
載歌詞的書籍,如XX金曲、XX金榜等便是以簡譜記載歌曲呢.

天龍八部(13) 輕鬆學樂理 (三)

Tom

四度圈

已是第三篇了,廢話還是少說為妙.
上文說到先要找出關係及共通點可幫助我們記憶.
我的英文補習老師曾教過我以往很流行的"什麼記憶法"(很可笑,我已忘了那套記憶法的方法)
但其方法無非是將一些東西盡量連在一起,製造一些關係罷了.
來吧,我以大調音階作例.我們總共有十二個音名,想要記熟它們在不同調時的位置,
你會怎做?下面是這些音階的圖例,大家不妨先以自己的方法試試.




不要說記熟它們,單看上去已覺眼花撩亂了.

通常人們會怎麼記呢?
一種是像我第二篇所提及的那種練習般,不斷的做.
另一種是分開每個調去背.即先背C調,跟著可能是D調,直至把每個都記熟為止.
大家剛才是否也以這其中一種方式去嘗試?覺得怎樣?我自己就兩樣也試過,
結果大家也知道了.其實大家於嘗試時,應會發現到,第2及第7顆音是最易記得的.
原因是這兩顆音均最近主音的.你要用在數次序的時間相對短了.
(若你連C調中的C跟著的是D音,D音跟著的是E音也要想半天的話,對不起,我不能幫忙了)
若是3音或5音等其他的位置,便變得較難.

在經過一段長時間的學習後,我學到了一個叫Circle of 4th(4度圈)的東西.
也有稱作Circle of 5th(5度圈),其實是同一樣的,只看你是向順時鐘方向跑,
還是逆時鐘方向跑罷了.若大家能留心點觀察,會發覺,它的排列方式,不就是我們
調子記號的方式嗎?



我們第一個調是C大調,第二個是G大調(有一個#記號),第三個是D大調(有兩個#記號),
直至F#大調(即有六個#記號).這與圖例中的逆時鐘方向次序是一樣的.
若果是b記號,則剛好相反,以順時鐘方向的次序.
有了這個圈後,我發覺要記得每顆音的位置便不太難了.雖然是這樣,
我們還得先背一點東西.

首先,還記得與主音越近的,我們的反應便越快嗎?
所以,我認為要先做的,應是第2及第7顆音的練習.相信這個對各位是沒難度的,
就算是30年後,仍然會記得,用兩分鐘去記一下吧.

再下來要記的是第6音,即是大調的關係小調.其實在4度圈中,你也很易找出它來,
但它既然不在主音的鄰近,所以就死記一下吧.

再下來我們要記的便是這個四度圈了.
因為它是一個圓圈,所以我們不需記著它的位置,我們只要記著它們的次序便可.
你可在任何一顆音及任何方向開始,同時把這個圈印在我們的腦海中.
這在開始時會有點困難,但下點苦功吧,這個圈不只用作記次序的.
成功後,你會發覺你隨便找一顆作主音,在它的右邊便是其4度音,左邊便是5度音了.
最後,3音其實便是在關係小調的左邊.(如C大調的關係小調是A,在它的左邊便是第三音E了)

看完這一大段後,大家可能會認為還不是要背那麼多東西?是的,但:

第一,這方法比起萬無目的地去背記,真的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第二,只要你能把圖像印到腦海中,你會有很長的時間不會把它忘掉.我在試驗時用不了兩天.
第三,當我們以後有機會再學深一點的樂理時,你會發覺很多時也需要用到它的.

我在下面便會舉些實際應用這個4度圈的例子.大家便知道它的好處了.

下面是一個最常見到的和弦進行式,大家對這應該不陌生了:

C Am Dm G7
Em Am Dm G7

但若我說將這變作Ab大調,大家是否也可立即把它們轉換過來?
若你一分鐘內仍未計算到,那你看看那個圈便能找出答案了.
在這進行式中,我們有5個不同的和弦.

現在先找出主音C並將之當作1,
以逆時鐘方向數至5,它便是C大調的3音 - E了,現在再以順時鐘方向看回.
便是 E A D G C了.它不正正就是我們的III-VI-II-V-I和弦式嗎?
現在我們只需將Ab當作主音,那麼你便可立即將答案寫出來了.

Ab Fm Bbm Eb7
Cm Fm Bbm Eb7

這對於一些經常要轉調的樂曲(如Jazz Be bop)尤為方便.

*說實在,偶也有點暈頭轉向的感覺,但這方法在下教過幾位朋友,經試驗後(呀Tom經常拿無辜的朋友作試驗^^)他們也說效果比盲目的去背記為佳.
若大家還未暈倒的話,下次再和各位談談閱譜.

天龍八部(12) 輕鬆學樂理 (二)

Tom

第一個遇到的問題

說實在,我還沒有想到有什麼像[聽歌學英文]那樣輕鬆的方法.
我只能就自己曾遇到過的困難,嘗試過的解決方法,與大家研究一下.
如上文所說,我們在學習樂理時,難免要背誦很多的東西.
回想最初學習音階時,教我樂理的老師對說,你想要把它們每顆音
也記熟,唯一的方法是死記、做多點練習.即是說我要在那十二個大調
中記熟每顆音的位置.那總共是84個.當然,你可以慢慢的去數,
c音是c大調的第一顆音,那麼g音便是........c , d , e ,f , g.....
喔!是第五顆音呢!唔唔,不太難.但....我是想成為一個出色的音樂家呀!
難道將來在那麼多聽眾或門生面前,舉起7只手指,像個小朋友般慢慢數嗎?
這可不成.唔~~看看書本上怎麼做.啊,原來是有些練習的,就跟著把它
們通通做完,應該可以了吧.那些練習是怎樣的呢?

請填寫下列的各音名:

c大調的第4顆音是:____
f大調的第7顆音是:____
降g大調的第5顆音是:____

就這樣,不斷反覆練習,直至你能不經腦袋運算也可把它們寫出來.
天啊!一開始便要背那麼多的東西,將來學到更深奧時怎麼辦?
這時腦內又響起老師的說話:"沒辦法,死記吧!"
結果,我在考試時拿了一百分.但先別高興,因過了半年後,
記憶便開始模糊了,直至一年多後,當我接觸到一些新的樂理,它需要
我清楚知道每顆音在不同音階時的位置,這時我才發現原來除了c大調
的7顆音外,其餘的我都差不多盡忘了.這證明了一些不常用的東西,
在腦袋中是很易被遺忘的.當然,若你每天也有時間在五線譜上不停的畫,
便不會有這問題,但可惜現代人生活忙碌,能抽出少許時間練結他,已算
不錯了,更惶論要對著這些音符個多小時?既然時間短缺,我們唯有想些
有效的方法去節省時間了.

記著,我是說輕鬆學樂理,不是不用腦學樂理喔.背誦仍是不能避免的,
但我們可以較有系統地去背,便會比像上面的練習更有效.所謂有系統,
無非是要找出一些關係或共通點.當我們對這些音符能更熟悉時,就算你
仍學得很吃力,但起碼你不會對它們再感害怕.

先替大家來些溫習.(喔,你完全沒接觸過樂理?對不起,當你學到後再來看吧)
其實在我們彈奏的音樂中,不外乎十二顆音.我們將之不斷重覆,升或降8度 ,
總數亦只有88顆(不計1/4度音),即是我們在鋼琴上所看到的.現在的
concert pitch被定為a-440.(即在middle c之上的a音,其震幅為每秒440次)
若要求出它下一顆音的震幅,我們只需將之倍大約1.0595倍;440 x 1.0595=bb466,
如此這般,當直至到下一個高音a時,其震幅剛好是原來的兩倍,即a-880.
上述這些資料各位大可不必記在心上.呀tom所以會寫出來,並不是想拋書包;而是
想向各位說明,前人在訂這十二顆音時,是有計劃過的,並非順手拈來.每顆音之間
的距離是有規律的.這亦是為何我們可以用同一首歌,改作任何調唱出時仍不會影響
其音程.

*呵呵,有點像行騙似的,標題是"輕鬆學樂理",但只寫了兩篇已覺長篇大論,
還未搔著癢處.我對朋友表達這兩篇時,還用不到3分鐘,可能是呀tom寫作能力差吧.

天龍八部(11) 輕鬆學樂理 (一)

Tom

小弟彈奏結他多年,生性懶惰,所以一直沒半點成就.
但亦因此,弟便經常研究一些方法,好使自己能更易學習(懶惰的借口).
自從看過菜舖網頁後,被這裡一眾有熱誠的音樂人所感動,所以小弟亦試著寫些
不學無術的所謂心得,望能起到拋磚引玉作用,令更多的高手出來嚴詞指正.
那便又可偷師學習了.^^小弟文筆累贅不通,看官大人若看不明白,敬請見諒.
另外因弟工作煩忙,不得已分數篇記下,一有空閒,便會發表的.我盡力吧.

閒話表過不談了.

輕鬆學樂理 (一)

艱辛沒趣的樂理

在我認識的,很多玩結他的朋友中,他們於彈奏技巧方面,是做得非常好的.
但很有趣,他們對於樂理方面的知識,卻缺乏到令人吃驚.他們一談起樂理,
便覺頭昏腦脹,無從入手.更甚者,會認為樂理是並不重要的.我無意在這
裡與大家討論樂理的重要性.我只是想為一些有興趣學習樂理的朋友,提供
幾個輕鬆一點的方法罷了.

我相信有很多朋友,尤其是一些初學結他人士,會覺得學習樂理是很艱辛,
沒趣及對彈奏結他是沒有幫助的.對於這些感覺,我都能一一了解,因為
我亦曾經是一個初學者,我亦曾有過這樣的苦惱.學習樂理之所以使人感覺
艱辛沒趣,我覺得是因為:

第一,樂理是需要我們用腦去思考,但卻不能帶給我們丁點兒的官能刺激.
不像在彈結他時,我們的耳在聽,手有觸感.有的只是大腦不斷的運作.加
上現今資訊發達,生活富裕.市面有大量有關技巧的資訊提供,使人失去了耐
性去對著一些不能帶給我們實在感覺的音符及文字.覺得沒趣,好像是理所
當然的了.


第二,學習音樂,就好像學習一種語言一樣.我們要學會聽、說、閱、寫、
文法;並要對其文化及歷史要有一定認識,才能靈活掌握運用.放在音樂上,
聽和說,就是我們的聆聽力及彈奏技巧.閱及寫,就是我們閱譜及寫譜的能力.
文法就是一些音樂性上的規則、技巧等.其中,以聽及說的能力;比起其他是較
易學會的.正如第一點所提及,因為它們能直接帶給我們官能刺激,令我們更感
興趣去學習.相對下,其他的幾種能力便使人感覺較難學習了.這種情況,在
玩電結他的人身上會更易發生.原因是聰明的商人知道有這種情況,於是他們
便繪畫一些結他指板的圖像,再加上tab - 六線譜*(一種以數字代替了音符的樂譜)
推出大量的音樂書籍及樂譜等.我不否認六線譜的好處;它能將需要彈奏的音,
直接反影在結他指板上,比起學習傳統樂譜,是來得輕鬆.使習者能只專注於彈奏
技巧上.而且,不幸的是,我們在學習樂理時,有很多時,是需要用死功夫背誦的.
基於這些原因,便更令人覺得學習樂理是艱辛的了.

*六線譜有它的好處,當然亦有壞處,就它的表達能力而言,已不能與傳統的五線譜比較了.
有機會,我再向各位比較一下不同記譜法的好與壞.

天龍八部(10) 什麼是buzz feiten啊?

閃電手

是音準系統, 傳統的吉他的指板Fret, nut結構並不能人有些位格的音百分之百準, 例如你空弦調準音,按D合弦卻發現準度沒有很完美, 所以Buzz Feiten研究出一套方法, 根據每把琴的fret製造差異做精確的測量, 然後根據這測量做一個nut給這把琴, 你會發現每條弦在nut上壓的位置前後有點不同, 然後調音是每條弦也需要各增減少幾個cent, 這樣就整把琴位格彈起來音準比較接近完美, 但要配合能這樣
微量調音的Korg DT-7調音器, 它上面就有調Buzz Feiten的段, 在美國你如果拿你現有的琴去Buzz Feiten指名的特約店叫他們改這個系統, 要約$400美金

DT-7在美國賣$90美金, 我也沒用過, 它的精確度號稱跟鋼琴調音師用的那種很貴大大一臺一樣, 一般Tuner的刻度都是5到10 cent一格, 它好像精確到 1 cent一格當然你有Buzz Feiten就非要有一台DT-7, 可去這Buzz Feiten網頁看它調音方法:

http://www.buzzfeiten.com/Korg_DT-7/korg_dt-7.html

天龍八部(9) Bridge跟弦互動的有關問題

閃電手

這個問題牽扯到了一些很重要的知識, 我來菜舖這麼久了這是第一次有人問這方面Bridge跟弦互動的有關問題, 反正最近有點冷清, 我就詳細寫一篇吧! 有興趣的人可以剪貼收錄做為以後選購和調整吉他參考, 或將來有人再問這問題也可幫我貼回

先從原發問的問題來起頭, Gibson Les Paul, SG這些型最普遍的琴橋就是大家已看的很熟的那種"兩條式", 也就是弦壓的那條Bridge部份, 和後端的那片有六個洞讓弦穿過的那條金屬塊, 其中弦壓的那條,也就是有六個弦枕可調八音(intonation), 和左右下方各有一轉輪讓你調弦高低, 這條正式名稱叫做 Tune O Matic Bridge, 後面穿弦的那條則叫做 Stop Bar Tailpiece, 在很多吉他的規格說明上, 有人應看過這兩個名詞吧! 但一次要講兩個很囉嗦, 所以一般就稱這種整個Bridge叫做Tune O Matic式的琴橋

現在第一個問題來了, 為什麼固定式的Bridge要這樣複雜化設計成兩條, 很多吉他上那種一條式的, 從穿弦, 調八音, 調弦高, 都在同一Bridge上, 這不是簡單多了?

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Tone", 當初這種Bridge的設計者也許參考了其他樂器如大小提琴, 斑鳩琴等, 發現了弦通過Bridge後還有一段距離才到固定點的這樣設計, 會讓Tone溫暖些, 讀到一個說法是那段會將弦振動的能量吸收掉一部份, 正好把剛硬的Tone削減, 很多評論都說這種Bridge的音色最好

然後後面那塊Tailpiece, 它的材料和質量也會影響Tone, 所以這個Tune O Matic式整組琴橋是影響Les Paul式吉他的音色之重要因素, 不信把Les Paul拿去改成別種Bridge, 會發現Tone變了, 這種Tune O Matic琴橋最讓人受不了的缺點就是弦拆了, 它老兄兩片就都給我掉下來, 但到現在它還一直是Bridge的主流之一, 原因就是很多人愛它表現的溫暖Tone

也記得有人問過為什麼Rickenbaker的吉他有一個特殊音色, 主要來源就是它的Tune O Matic式琴橋, 後面的那個Tailpiece, 也就是一個 R 字那塊, 它的材質和結構做出來的tone, Rickenbaker公司是這樣說的

同理很多大Jazz吉他也是像這種琴橋構造, 但Tailpiece卻很遠一直到吉他尾, 包括那種Bigsby大型古董式搖座也一樣, 這也是希望這麼遠距的tailpiece, 改變tone的溫暖度越多

現在要回到原問題, 這個Tailpiece也有兩個螺絲可調高低, 調高調低有什麼差呢? 大家用膝蓋想也知道, 調低則弦通過Bridge會有較大的向下折角度, 調高則跟指板部份的弦比較平行, 也就是折角較小, 這兩者會如何影響吉他呢?

這要分成兩點來講, 這種琴橋的弦壓在弦枕上, 若後面折角越大, 則壓弦枕的力道越大, 弦比較不會因大力撥而脫離弦枕, 所以有這個問題的人, 知道要調低Tailpiece了吧!

第二點是, 這個角度越平, 你彈琴會覺得弦比較鬆, 若Tailpiece調低把下折角度變大, 你彈琴會感覺弦有稍緊難按些, 推弦要大力點

但這個鬆緊的不同也造成了其它影響, 弦越鬆振動時間越短, 所以Sustain會變短, 弦鬆音色也當然會變垮些(西塔琴?), 反之弦緊些Sustain當然變長, 音色變尖亮些, 弦緊些當然泛音也比較容易搞

至於要怎麼調這Tailpiece高低角度才是最正確, 這每把琴和個人偏好不同, 就像調拾音器離弦距離, 每個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Tone表現, 我上面的原理可以讓大家知道如何找tone了吧!

要注意有的琴Tailpiece調太低, 會使弦通過弦枕塊後, 碰觸到bridge的後方邊緣, 或者是Tailpiece弦穿出洞來後會碰觸到洞上方邊緣, 你們想也知這會影響上面講的原理, 就不對了

Les Paul有時也出那種裝一片式的bridge, Gibson稱它叫Wrap-Around Bridge, 好像54 Reissue的是裝這種, 在樂器行有看到把它拿起來試彈, 你一定會發現sustain比一般Les Paul好, 但Tone比較硬和亮

同理在琴頭處的折角度也一樣, Les Paul, SG都是琴頭向後仰17度, 這是Gibson設計時算過的, 要讓上述折角原理造成對Sustain, 音色, 弦緊度, nut壓力等有影響, 但很多人裝弦都在弦鈕處繞好多圈, 這也會改變角度, Gibson是建議一圈圈越繞越下面, 最後從靠鈕柱下方離開, 讓弦到nut折角度大些, Fender Stratocaster琴頭處裝的壓弦那小東西(String Tree), 很多人不曉得那有什麼作用, 現在知道了吧! 改變弦通過Nut後的向下角度而已

順便提傳統Stratocaster琴頭裝兩個Tree, 現在很多只裝一個, 那是因為那些型裝了Fender的新式弦鈕, 3456弦的鈕柱較低, 自然會下壓角度, 壓3, 4弦的tree就省了不用裝

還有Les Paul , SG的琴頭弦鈕裝在兩側, 弦通過nut後, 會向左或右有個折角度, 這跟上面講的理論一樣, 也會增加弦緊度和Nut壓力, 但缺點呢, 造成Les Paul不適合裝搖座 (除非裝大搖把nut 鎖住), 大家都知用搖桿會讓弦改變鬆緊, 弦在nut上會前後滑動, Stratocaster為什麼是那種琴頭設計, 還有弦鈕在同一排, 你注意看, 就是要讓弦通過nut後, 仍筆直的一直到弦鈕, 這樣才能讓弦在nut上前後直線滑動, 而不是像Les Paul弦通過Nut就向左或向右, 那樣會摩擦力加大, 用搖桿一定搖了就很容易跑音, 但這也造成Les Paul比Stratocaster容易保持音準, 這就是這兩種琴頭設計的不同點

也有人設計些給Les Paul換裝的搖座, 最出名的就是下面這個連結的Les Trem 替代Tailpiece, 這東西已經歷史不短了但流行不起來, 我也買來裝過又拆掉, 問題就在跑音嚴重

http://www.stewmac.com/shop/Bridges,_tailpieces/Electric_guitar_tremolos/Les_Trem_Stop-Tailpiece_Tremolos.html


好大一篇了好像在洗板面, 但希望大家讀了後有增進吉他知識的感覺, 本老朽腦中裝這麼一堆雜七雜八知識說實在以後也可能沒什麼用處, 不如趁還記得把它們整理寫出來分享給新手們

天龍八部(8) 琴的fret怎麼保養?搖座與弦張力的問題?

閃電手

指板Fret邊卡油污垢, 我個人保養方法算很懶, 訂多只是拿一塊乾絨布把它摳擦乾淨, 樂器行有在賣指板油, 弦油等保養品, 我是沒有用它們的習慣, 有的指板油擦多了會讓指板顏色變深, 有的會讓不亮的表面變成像上漆的亮面

如果你不是很會set up吉他(調neck, 八音, 弦高等), 最好不要弦全拆保存, 再裝弦要搞很久, 換弦時也最好拆一條馬上裝上新弦調好音再繼續換下一條, 封存吉他我個人經驗是琴永遠有裝弦調準音反而比較不變形, 或設定跑掉, 至於你弦全拆要放哪一面比較不會變形? 應沒多大影響, 琴的結構我覺得沒那麼弱, 但還是平放在箱中是最好。

Neck前後彎除了弦換不同規格(因弦變緊或鬆)需重調外, 現在的琴一般來說調好一次並沒有那麼容易跑掉, 除非氣候變化太大, 向左右歪通常是後面螺絲鎖的那種, 鎖不夠緊又去碰歪, 我還彈過一個人的琴我用手就可以左右掰歪neck, 那就不對了, 要把螺孔塞一些木屑重鎖緊到不會動。

大搖的兩個高低螺絲是調弦高, 就調到你覺得舒適又不會打弦嚴重的弦高度, 後面彈簧螺絲設定亂了重調比較麻煩, 最終目的就是要調到搖座平, 調準音後若搖座上翹就需彈簧鎖緊讓搖座平回去, 再一次調準音觀察, 來來回回搞很多次到完美搖座平了就完成 。

大搖座基本上就是弦調準音後拉緊的力道和後面彈簧拉力間取得一個平衡, 使搖座成水平, 所以若平衡跑掉了, 就要像我上面講的要來回調很多次, 你換一種弦, 可能拉力(或你說張力)就不一定一樣, 可能就又要大調, 有的人很久才換一次弦, 弦越舊拉力也一定變差, 一樣的跟彈簧間的平衡也會失去, 要調緊彈簧一些讓搖座平回來, 我個人是有裝Tremsetter(我在天龍八部那邊有篇介紹)比較不用這樣一天到晚調。

一般來說裝大搖座你會覺得比較好推弦, 因為推了搖座會隨之上翹弦變鬆, 但相對的同樣推高一個全音, 因搖座上翹問題你要比固定搖座的多推一點, 弦不同廠牌, 型號, 粗細規格等, 推弦緊度感覺也不盡相同, 像很貴的DR牌就比較好推。

天龍八部(7) PICK 講座

J

1.PICK 種類與用途
pick ㄉ厚度都不一樣 基本上就是 用途不同

像 在刷木吉他時 會用 最薄最軟的 0.38 mm 以下的 pick
這樣可以得到好的中高頻

電吉他 彈 sole power chord 或木吉他 sole
就用比較厚的 1.00mm 以上的 pick 有人甚至用到 2.0mm
比較好彈 也才能把手的力量傳到弦上 得到比較 有顆粒 power 的聲音
也比較容易掌握彈 單音 or sole 的各種技巧

至於有一種介於中間的 說軟 不軟 說硬不硬的
通常都是民歌手比較常用
因為他們常在一首歌裡
需要刷 chord 又要彈 sole 甚至在唱歌的空檔加填音
所以用這種介於之間的 pick
另外 pick 材質 與表面的處理不同時 也會影響出來的 tone

2. 姿勢方面
我的拿法是以姆指為面 食指為點 來拿
姆指的話我會保持微微彎曲 不會打直
因為如果打直直的 練習久了整個姆指 手碗都會變的很僵硬
小指我習慣會靠在琴上 有一個支點 尤其彈低音弦時我覺得比較好彈
也有人主張小指不要靠在琴上 認為這樣會妨礙手碗的運動 ~
基本上就是自己覺得輕鬆的感覺 然後順手 ~

另外有一種拿法是以食指為面 姆指為點的 這算是老式的拿法
現在新的吉他手很少看人這樣拿 尤其是彈速彈的
不過像彈 blues 的 就蠻多這樣拿的 ex Eric Clapton

3.picking 和弦角度
我自己會保持和弦有一點角度 大慨 10 度吧 ( 以和弦平行做基準)
我想這並沒有一定什麼規則 一定得怎麼彈
角度越大的話 你 picking 的聲音會越明顯而且高頻會比較禿出 ~
但角度越大會越難 picking 越難彈出速度
picking 時 常常會出現的錯誤是 吃弦不紮實
這在一些講速彈或 picking 的教材都會提到
在姿勢上並不會說太多 只要保持輕鬆就好 但這方面卻有蠻多的解釋
在你 picking 時你可以找個朋友或同學從琴頭的方向
往你 picking 的手看 如果在ㄇ V ㄇ V 時的 PICKING 是像弧形
就表示你的姿勢是有問題的喔 因為這樣出來的聲音除了比較不紮實
而且你的動作也比較大當然要練快會比較辛苦

改善的方式就是你可以練單音
EX: 第 3 弦的 DO 做上下 PICKING (alternate picking)
往下撥 ( ㄇ ) 時你的 PICK 要確實的碰到第 2 弦
往下撥時 (V)PICK 要確實碰到第 4 弦
類似古典吉他彈指法的要求 只是手指改成了 PICK

4. 右手 picking 動作 (alternate picking)
picking 時建議用 " 手腕 " 來動作
在 Paul Gilbert Yngwie Troy Stetina 的教材都是這麼教的
以手肘來帶動手碗也是另一種不錯的方法
最不建議用所謂的畫圈 ( 動手指 ) 的方式來 picking
因為這樣力道會變的很不平均
在加上 pick 碰弦的角度一直不固定出來的聲音就 @#$%#$%
而且在換弦 picking 時也會有問題 ~
而且兩點最近的距離不是直線 畫圈會比較快 ?? @@

看看 Steve Vai Joe Satriani Paul Gilber 等都是以手腕為支點來 picking
John Petrucc 就比較算是以手肘來帶動手碗 picking 的
尤其看他速彈更是明顯

你會看到 Yngwie 有時會有類似畫圈 ( 動手指 ) 的方式來 picking
那是他用另外一種 Economy picking 的手法在彈奏 2 弦以上的音階
跟 alternate picking 是不同的方法
可以看他彈單弦用 alternate picking 時 也是以手腕為支點來 picking
不會有畫圈的動作。

http://tw.club.yahoo.com/clubs/steve123468/ J 的家族

天龍八部(6)效果器DIY

暗武

前言:
DIY效果器??會不會太困難了??
嗯,這是個好問題,那要看你要DIY到什麼程度了,你可以DIY到網路上訂貨讓黑貓送到你家,或是辛苦一點DIY到樂器行買一顆也不錯,厲害一點的人會上網找人家畫好的電路圖,然後買零件來焊接,電路板可能是用俗稱的洞洞板,或是自己洗一張來玩,在更上一層樓的就是自行研發電路了,想要的這個層次不一定要科班出生的,但是看很多書跟動手腳倒是很重要的,今天我就示範一下焊接兩顆效果器,一是很多人都有的TS-9,另一顆是窮人的Clean Boost – MXR Micro AMP,兩個電路都極為簡單,只要有工具跟材料就能馬上動手了。

喔喔,忘了說了,我的電路板跟機殼都是請bbs風之國度的吉他電子DIY的板主弄的,當然要給人家一點工錢啦,他的網址在這裡http://www.diyplayer.com/,網站上跟bbs板上都有很多東西,一些簡單的導線、效果器DIY等都有介紹,還有就是板主這個人很有個性喔,他是自己看書學的,並不是科班出身的,佩服吧!!好了廢話不說了我們開始吧。

步驟一:清點零件

清點零件是非常重要的,總不希望東西做到一半就要出門補材料吧,尤其是跟別人定的東西,不是說要馬上就有的,所以在開始之前,還是耐心的點材料吧。


TS-9、MA跟LED的電路板(比你想像中小的很)


電阻、電容、電晶體、二極體跟IC


DC座、單聲道耳機座、VR跟台製米型開關


機殼兩個。

步驟二:開始焊接
先把零件的腳需要彎的先用尖嘴鉗折好,盡量不要用手,會很醜而且不平均,然後從裝上去高度最小的零件開始,為什麼??因為…紅燒雞翅我喜歡吃…,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不先焊上小的,大的焊上去後,小的會因為大的太高而不會頂著桌面,變的很難焊接。


上跳線跟電阻…


上IC座


上二極體(MA上沒有)


上電容


上電晶體(在兩顆藍色的電容旁,MA上沒有)

步驟三:LED電路
大致上一樣,只是因為反面要貼泡棉,所以不挖孔,要焊在零件面比較難一點,要先上錫在銅箔跟零件上,然後在焊接在一起,一不小心就會燙到手。


一樣先折電路,不過要剪成適當長度。


LED的要對到機殼的孔

步驟四:零件配線


VR上線,接點用熱縮套起來,熱縮套可以用吹風機、銲槍、打火機讓他縮起來。


合體了。


電路板上線。


MA合體前的集合。


TS-9合體前的集合

步驟伍:裝機
基本上裝機後再來把各個零件跟線焊接在一起,長度可以稍微調整一下,裝不下就硬塞一下吧,必要時要調整一下電路板上的零件,啥?問我又沒有照片喔,ㄟ…,因為裝的太醜了所以就不給大家看了。

步驟六:烤漆(選配)
基本上目前我還沒烤,因為沒找到好漆,問了很多地方,都是冷烤漆,不然就是工廠用的,沒看到小型噴灌式的烤漆,吉他電子DIY的板主是用模型漆然後用噴槍噴再去烤的,一來我們沒有噴槍,二來要噴的好也是有技術的,所以還是大家盡量找吧,找到不要暗槓阿。

後記:總算把這兩顆效果器完成了,過程真的是非常的有趣,像是找零件、接反把零件燒掉、找烤漆等等,為了找烤漆我跑去以前常常光顧的模型店,老闆聽到我在做這個,就很阿莎力的送我一台示波器,他說是他朋友送他的,但他是學美術的這些完全不懂就給我了,總而言之大家都來試試看吧。

天龍八部(5) 吉他線路改進第二篇

閃電手

一般市面上賣的電吉他,通常兩顆pickup的就給你三段選擇,三顆的給你五段,有雙線圈的可能還會有開關讓你切成單線圈,或一些parallel,out of phase,兩顆pickup串聯接等不同接法,但若要所有的組合可能都有,那也許要加好多小開關來切換選擇才能做到。

但人總是有時很貪心,就想去實驗這些選不到的接法,有些人就會去加開關改來改去,我今天就先拿很普遍的三顆單線圈Fender Stratocaster來說吧!

這樣的傳統Stratocater其實早期Fender只有給你三段選擇開關(沒有現在的2,4段),到了約1977年才開始裝五段的,一般前、中、後的pickup講法通常是Neck, Middle、 Bridge段,那12345段也就是這五種選擇:


Neck單獨用
Neck/Middle併用(接線說法是兩顆pickup併聯)
Middle單獨用
Middle/Bridge併用
Bridge單獨用


但菜舖這個網站的網友,有太多高程度的好學生了,數學超強的一定馬上想到,用數學的排列組合來算,三個pickup來選怎麼可能只有五種組合,應該是2的三次方,2 x 2 x 2 = 8種組合,也就是上面的五種少了下面三種組合:


Neck/Bridge併用
Neck/Middle/Bridge三個併用
三顆全部都不選


事實上我們還可以兩顆或三顆變成串聯接法而不是併聯,或兩顆串聯或併聯時其中一顆正負極反接,變成理論上的Out-of-phase效果,所以其實不只八種,但這些較複雜接法我們今天先不要談,就只討論上面的最基本八種組合。

最後一種“三顆都不選”不就是沒聲音,沒有人蠢到要加開關來選這個組合吧?把音量關掉不就好了,所以實際上能用的應是七種,加個開關就可以做到這另外兩種選擇,有很多種接法,但我就講一種最簡單的接法:

Stratocaster正極線路的標準接法,是三顆pickup的的正極線分別接到那五段開關的三個不同接點,然後五段開關的第四個接點,也就是選擇pickup後的output,接到音量可變電阻去,我今天講的簡單接法,就是把Neck pickup的正極線,接一條分支出去的線路,例如從五段開關它的接點接出去,然後接到一個切換小開關,再從切換開關接線回到上述五段開關的output接點,如下圖:



現在很多人加開關都用那種可變電阻和開關一體的,音量或Tone鈕上拉就可以切換開關,這樣就不用在琴身或膠面板上鑽洞加開關。

這樣接法當那個加裝的開關切成Off時,就跟本來的琴一樣,但切到On時,不論五段開關你切到哪一段,Neck的pickup都有連到output,也就是沒有不選它的段,這樣五段就變成:


第一段:沒變,還是只有Neck的
第二段:沒變,還是Neck/Middle併用
第三段:變成跟第二段相同,Neck/Middle併用
第四段:變成Neck/Middle/Bridge三個併用
第五段:變成Neck/Bridge併用


這樣第四, 五段不就做到了上面那七種裡面缺少的兩種,這兩段音色我都覺得蠻好聽的,第五段Neck/Bridge併用的Tone很類似那些兩顆pickup吉他的中段(例如Les Paul),但由於是單線圈的所以Tone稍薄一些,另外第四段的三顆併用,Tone像本來2,4段綜合起來的音色,有點難形容。

寫到這邊手突然癢起來了,既然講不出三顆單的Fender Pickup併用是什麼樣的Tone,乾脆彈一段給你們聽吧!我就接在Fender音箱上用Clean Tone,找了一段爛背景音樂亂彈一段爛演奏(其實是兩段拼出的),你們聽聽看這樣的Tone好不好聽,想改上面講的線路的人,要確定你喜歡這樣的音色改了才有意義,抱歉這把琴很久沒換弦八音一定不準,所以彈高位格的音聽起來有稍微失去音準:

天龍八部(4)吉他線路的一些改進

閃電手

前言:

很多網友都會自己換拾音器,焊接修理吉他裡面的線路等,如果有這樣的基本功,我今天在這裡提一些多年來亂搞吉他到處學到的一些吉他線路改進知識給各位參考一下,而且花台幣幾元或幾十元就能辦到,但說是“改進”有點欠妥,因為改進後的結果你也許不一定喜歡。

我並非學電子出身,可能跟很多網友一樣的是玩電吉他才開始從中漸漸獲得電子知識,所以我的下面的解釋並不專業,但我想這樣的口語化一點的解釋也許可以讓每個人玩電吉他的人都看懂。

首先講音量鈕可變電阻的功能,電吉他裡面的線路有兩極,也就是正極和負極接地,會焊線修護吉他的都應知正極若碰到負極接地就沒聲音了,音量鈕可變電阻的線路工作原理,就是控制正極訊號碰到負極接地的量,轉到零就是100%都碰到負極,所以就沒聲音了,轉到八可能就是20%碰到負極,所以音量稍小一點,為什麼叫可變“電阻”,電阻這東西的目的就是來阻止電流的通過,它上面的歐姆數值就是阻力有多少,“可變”電阻就是可以轉它的鈕來改變阻力大小,所以轉到零就是阻力全沒了,正極電流全跑去負極了,轉到一半就是發揮將近一半的阻力,所以音量減半。

但要提一下,一般可變電阻的阻力遞減曲線不一定成線性比例,轉一半不一定是一半音量,這也是很多人提過的“線性“(Linear)和“非線性”(Non-Linear)可變電阻的不同,其差別就在轉它們時電阻改變量的不同。

至於轉到10是不是就正極100%不會跑向負極?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看到電吉他常用的可變電阻有500K,250K歐姆這兩種數值,這就是指全開轉到10的阻力,這個值事實上並不能達到“正負極完全切斷無相關”那樣的境界,還是有很少些許正極電流跑向負極,會吃掉一點訊號,不信你們把拾音器的電線直接接到output孔不經過任何可變電阻,你會發現聲音“開”又“亮”很多。

至於250K,500K要各用在哪種線路?這要先講一個聲音訊號的特性,當如上面講的正極有跑向負極的通路時,高頻率的音跑過去的速度,比中低頻率快,所以減損也較快,這就是為什麼單線圈的拾音器大多會用250K的,因為它音色較尖亮,用250K阻力較小,可讓它高頻跑掉一些變正好,反之高音不尖的雙線圈大多用500K的,就是要保住它的高頻音,因為500K的阻力較大,你吉他如果覺得高音太尖亮或太悶,先看看是否用了適合的可變電阻,單線圈的吉他廠家裝500K的其實也很多,會讓它tone更亮一些。

改進一:Treble Bleed (或就很多人就稱Bleed)

上面提到高頻音跑向負極比中低頻快,這會造成調音量鈕的一個現象,很多人應有發現, 音量漸漸轉小時,由於電阻越來越小,高頻也當然比中低頻跑掉越多,所以全開10的時候tone很尖亮,開到 8 音量減一點,但發現tone變沒那麼尖亮,變悶一些了,轉到 5 更悶,或簡直沒什麼高頻音了,原因就是高頻跑向負極跟中低頻的量不同。

當然很多人就喜歡這個特性,把音量轉小些也同時在控制tone,但我本人並不喜歡這樣,我音量開小不希望失去高頻,要調tone我喜歡全靠tone鈕去調,這要怎麼改進呢?

Treble Bleed(把它就翻譯做“高頻音輸血”吧!)這種改進接法,是在Fender Telecaster上面看到的接法,Telecaster鄉村吉他手用的最多,因為他們要那尖亮的“鐵味”,當然音量調小時也希望保住高頻,所以看下圖,在訊號通過可變電阻時,也就是圖中從左邊那隻腳進去,中間那隻腳出來(大部份的音量鈕應都是圖中的接線法,注意可變電阻的一隻腳要焊接到背殼負極接地),這兩隻腳間我們給他一個通路,讓一些高頻訊號不跑進可變電阻內,也就是圖中我們看到的數值是 0.001MFD(或有人寫uF等)的電容器(Capacitor)。



電容器這東西根據它上面數值得不同,有的值會讓聲音訊號經過時低頻被吃掉,有的值反之是高頻被吃掉,所以音響喇叭箱中,幫高中低音喇叭單體劃分頻率範圍的分頻器(Crossover)的主要零件就是電容器,這0.001MFD值正好是適合把吉他訊號的高頻保住,中低頻吃掉,接這樣你就會發現音量轉小時高音會保住不會隨之變差,因通過這電容器的訊號會補給適量的高頻,轉到零一樣正負極間全沒電阻了所以沒聲,音量漸漸轉小時一樣高頻會跑掉越多,這Treble Bleed補的高音也一樣遞減,這電容器在電子材料行大概只要沒幾元台幣吧?

但上面這個圖的例子,是用250K的可變電阻的情況,如果是用500K的(不管單或雙線圈),光上面這樣接一個0.001MFD電容器你會發現聲音又不太對,音量鈕漸漸轉小時你會發現高音又變太多了,中低音反而減的太多了有點不成比例,這時就要如下圖要再接一個 150K 歐姆,1/2~1/4 Watts的電阻(Resistor),這原理好像是說會把500K的可變電阻遞減的比例,改變成像300K左右的電阻下降比例,這樣音量下降時中低頻的遞減量,跟那電容器提供過來的高頻音正好成比例,這顆電阻也應只要沒幾元吧?



改進二: Tone鈕的電容器

再來說Tone鈕上面看到的那個電容器,它的工作原理就是讓高頻音跑向負極,因為它的數值也是讓高頻音通過而已,所以你們可以看到它一端是接在負極的,Tone鈕的可變電阻就是控制高頻音跑過這顆電容器的量,同樣的,轉到越小就是跑過去越多,高頻就越減少,所以音色就越悶。

至於這顆電容器的數值,我們通常在單線圈pickup的吉他,例如Fender Stratocaster看到是用0.047MFD的,雙線圈如Les Paul用0.022MFD的,跟上面講過一樣道理的, 這個數值不同造成通過的高頻音範圍不同(這個值中低頻音不通過),所以tone比較尖亮的單線圈用較大數值的0.047MFD,讓範圍大一點的高頻通過,高音較弱的雙線圈就用數值較小的0.022。

事實上各種廠牌各種不同型的吉他,我從0.01到0.05MFD的電容器都有看到,所以在這個數值範圍內,我就可以買一個不同數值的換上造成不同的調tone結果,例如我覺得裝單單單線圈pickup的Stratocaster的Tone鈕調一半音就太悶了,我就把0.047的換成0.022的,這樣調的範圍是適合我的口味,Tone調到5只悶很少,同理我Les Paul也改成0.01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去實驗各種數值的電容器。

改進三:可變電阻的吃tone改進

如前面提到的,可變電阻全開時不管是正負極間有1000K、500K或250K歐姆的電阻,還是有點高頻音被吃掉,大家可能看過那種沒有Tone鈕,只有一個Volume鈕的吉他,大多是彈重金屬的,例如Van Helen的吉他,這樣做最大目的就是要少一顆可變電阻吃tone,高音會好一些,聽起來“開”很多。

有人就用這個觀念,把通向Tone可變電阻腳的電線,加裝一個開關以便切斷它,一般吉他線路接法,都是正極訊號線路有一條“分支”電線通向Tone的可變電阻,所以這條“分支”被切斷吉他還是有聲音,只是Tone鈕變沒作用,但也同樣的達到上述目的,訊號少經過了一顆可變電阻高音變好,在雙線圈pickup吉他上尤其顯著。

Fender 近年出了一種可變電阻叫 No-Load Pot,其不同處是轉到10時正負極完全分開不通,不會有500K或250K歐姆電阻,所以稱 No-Load,轉到 9 你手會感覺到有點切換點的感覺,調在 9 就是變成傳統的250K電阻,所以轉到10時跟上面裝開關切掉通往可變電阻的線路意思一樣,但好處就是不用裝開關了。我手邊正好還有一個還沒拆封的Fender No-Load Pot,就照張相片給你們看吧:



照片中你可以看到Fender零件號碼是099-0832-000,標籤上Split Shaft意思是中間那根桿頂端是有切口看起來變兩半,桿頂側邊一周都有直紋,這種是給標準的Stratocaster轉鈕,壓下就裝好了那種,所以另一種No Split Shaft的就是桿子側邊平滑沒紋路頂端也沒切口的,是要給裝那種旁邊有一螺絲來旋緊的轉鈕用的,例如Fender的Bass,包裝裡面還附有一個前一篇講的0.047MFD電容器,讓你接Tone鈕用,照片看不到。

但我曾Fender單單單Stratocaster的三顆可變電阻都換成這種No-Load Pot,結果變成高音實在太多了Tone太過度尖亮聽了受不了,把音量的換回傳統式250K才變剛好,三顆No-Load的都全開就等於Pickup直接悍到output孔,大家要改前可以先實驗,看這樣你的吉他會不會太尖亮。

結語:

今天先講這三樣,但要強調的是,如果你對你的吉他現有的Tone很滿意,那就不要隨便去改上面講的,搞不好改了反而你覺得音色變差或變怪,除非你有我上面講的高音不滿意處,那就可以實驗看會不會改進,有些吉他本身就有上面講的接線法,要注意一下,例如PRS的很多型號都有接Treble Bleed。

這些改進方法,近年來我看到有很多提供吉他接線圖網站也有,大家也可去搜尋看看有沒有比我上面畫更細膩的圖。

天龍八部(3)介紹EVH D-Tuna和使用心得

閃電手

上一篇介紹了搖座可以加裝的Tremsetter,這一篇再來介紹另一個在大搖座可以加裝的東西:EVH D-Tuna,這是要讓你一秒鐘內馬上把第六弦從E音調降成D音(變成D-Tuned),一樣的,一秒鐘就可以調回E音,不用把Nut鎖拆開重調半天,至於不懂什麼是D-Tuned彈法的人,可先去讀閃電霹靂必殺裡的閃電胡扯第三篇,講Nu-Metal效果器的第一部份。

寫這篇是因為有人問做場時,有的歌要D-Tuned有的要標準調音,怎樣才能方便啊! 結果我看到有不知道D-Tuna的人回答說要帶兩把琴,如果他知道有這東西就沒必要帶兩把了,但先決條件是要大搖座才能裝。

EVH很多人應知就是吉他大俠Eddie Van Helen,這D-Tuna據廠商AP International說就是來自他的主意。

廠商網址:
http://www.ap-international.com/dtuna.htm
他們還有做一個D-Tuna的專門網站,上面的網頁也可聯結到:
http://dtuna.com

下面的上方兩張照片就取自廠商網頁,一樣的我照兩張裝在我的吉他上面的照片來解說,也就是下方的兩張照片:



大搖座後面的音準微調螺絲,有注意研究的人應就知道它調音的原理,就是把後面那根鎖弦長螺絲下壓或放鬆向上來改變pitch,這D-Tuna就是要來裝上代替第六弦的那根鎖弦螺絲,左上方照片中看到的彈簧,其實裝上去是在裡面看不見,中心的那根黑螺絲,其實跟大搖後面的鎖弦長螺絲是一樣的東西,只是長一點。

左下照片你們可以看出D-Tuna是被向後拉出,這時微調螺絲是頂住D-Tuna中間那根黑色鎖弦螺絲,也就是沒有頂到銀色部份,我在這種狀況下第六弦就調成D音,右下照片是我把D-Tuna較粗的銀色部份推入,讓上面的微調螺絲頂到銀色部份,這樣鎖弦螺絲被下壓很多pitch升高,第六弦就變成標準調音的E音。

但注意看一點,這D-Tuna後方比原來的鎖弦螺絲凸出去長很多,所以搖座上拉時銀色部份會頂到琴身,這是你裝D-Tuna要犧牲的一點,安裝說明書裡是說你要在搖座下黏一塊東西檔住搖座,讓它不能後仰,這樣做還有個目的:當第六弦降成D時,若沒有裝Tremsetter那種東西,你的弦拉力會變弱一點點,整個搖座因此上翹,六條弦音準全跑掉,所以除了要擋住搖座後仰的能力外,三條彈簧還要調稍緊些,降成D-Tuned才不會搖座上翹全部跑音。

但我是有裝Tremsetter的人,沒有上述搖座上翹跑音問題,照片中大家可以看出我這把琴其實搖座位置蠻高的,所以我還能上拉一些,我的做法是拆開後面彈簧室,在搖座最底部與琴身間的空間,琴身那面貼一塊擋住的東西,上拉時讓搖座最底處能碰觸擋到,因為我還有一點空間上拉,所以我就貼一塊規格正好可以擋住到讓D-Tuna不會磨到琴身的木塊。

前一篇Tremsetter裡面有說到Van Helen的大搖根本是做成不能上拉的,所以我想當初他設計這東西時根本不考慮上面的搖座上翹跑音問題,如果你木工技術很好又有裝Tremsetter,你也可以在琴身上方挖刻一個讓D-Tuna向後仰的凹槽空間,大搖就能全部上拉了。

安裝很簡單,除了上面說的要加東西讓搖座不能上拉(或像我不能上拉太多)外,下一步就是把第六弦的鎖弦螺絲拆下換成D-Tuna,然後在銀色部份拉出的狀況下調好成D音,然後再壓進銀色部份調E音,是用銀色部份上面有一個六角小螺絲(照片中應看的清楚),它就是用來微調E音的,用附來的六角扳手轉動它會使銀色部份上下移動,但中心黑色螺絲不動,讓你調準到壓進的狀態是E音,這樣就大功告成。

我已經使用這東西很久了,音準非常穩定,常常一個小時內壓進拉出十幾次也沒跑音, 換弦後也都沒有再微調過,廠商說七弦琴的第七弦也能用,還有各種廠牌的Floyd Rose 式大搖好像都會合,我照片中的大搖是德國廠Schaller做的Floyd Rose,外觀比較像像Floyd Rose II,鎖弦螺絲也跟Original Floyd Rose不同型,是較粗短的那種,但照樣能用,因為那鎖弦螺絲的螺紋好像都是同規格。

缺點除了上面講的上拉問題外,我個人認為還有兩點:

1.很貴,賣約50美金,它外表看起來只有10-20美金的價值感。
2.只有銀色。

當然不彈D-Tuned的人就根本就不用去考慮裝這東西,若你是這種人而且不慎已經讀到這裡,實在抱歉囉!讓你讀了這麼大篇沒有用的文章。

天龍八部(2)幫助搖座不跑音的Hipshot Tremsetter使用心得

閃電手

菜舖的羅羅大大希望我講幫助搖座不跑音的Hipshot Tremsetter使用心得,我就簡單介紹一下吧(閃電霹靂必殺技裡也有收錄一篇我很早以前介紹它的留言)!這東西我在台灣沒有看到過在賣, 只看到過有跟著琴來的(例如Fender 有些custom shop的型號有),在美國的樂器行也越來越不常見,像最大的連鎖店Guitar Center現在通常也不存貨,變成你要買,他們馬上幫你訂貨這樣,住在美國的朋友若要買,我建議向Musiciansfriend.com訂購最便宜(37美元加運費),其它國家的人可向Hipshot公司直接訂,我寫這篇前已向他們詢問過,確定全世界他們都願意寄送,但國際運費20美金(真是離譜的運費,Tremsetter連包裝體積是很小的),加上Tremsetter他們本身賣48元 = 68美金總成本,去這網頁訂購:

https://www.hipshotproducts.com/tremsetter.htm


這東西八零年代就開始有,也就是Floyd Rose大搖最風光的年代,當時我在美國的樂器行隨便都買的到不像現在,我就先講它的工作原理:

它的原理很簡單,我用大搖來解釋比較清楚,就像我在霹靂必殺技那篇講的,它讓你搖座在下壓和上拉間給你一個緊住的固定點,也就是你搖座希望成水平狀態的位置,所以你搖完放開搖桿時,搖座就會回到那個固定點,你把搖桿拉到最上,然後向下慢慢壓到底, 經過那個固定點時你會感覺緊一下,而且是很緊的,一般大搖用過的人都知道,從上拉到下壓間是沒有這樣感覺的,一般大搖座的水平位置,決定在你弦和背後彈簧相互間拉力的平衡點,這樣的工作原理造成很多人經歷容易跑音的問題,甚至弦用久了拉力一定會降低,後面彈簧要一直調以讓搖座水平。

從上面的Hipshot網頁你們就可以看到Tremsetter的零件照片,至於裝在吉他上是什麼樣子呢?我就打開我的吉他背後照幾張相片給你們看:



相片中你們可看到Tremsetter就是替代你中間彈簧的,所以你本來勾住彈簧的那塊金屬要換成Tremsetter附來的兩個彈簧勾來裝兩側的彈簧,左邊照片是搖座停在固定點的狀態,中間照片是搖桿下壓時的狀態,右邊是上拉的狀態,你們可以看到Tremsetter有兩個彈簧,大一點的那個是掌管下壓的,中間照片你們可看出搖桿下壓時, 那個較大彈簧就隨之被壓緊,你搖桿放開時, 它就把Tremsetter逼回那固定點(兩側的彈簧也當然有幫忙拉回),注意那下方的被逼開的白色塑膠頭就回去頂住彈簧頭,也就是讓搖座回到固定點,另一個小一點的彈簧當然就是掌管搖桿上拉的狀態,但上拉時它是反過來被撐開的不是被壓縮,一樣的放開搖桿時,它的彈性加上弦的拉力就會把Tremsetter逼回那固定點,它size比較小的原因是其實上拉放開的反作用力,是靠弦的緊度拉回力較多

較大彈簧那兩個白色塑膠是轉鈕,可分別從兩側轉來調整那較大彈簧的緊度,調的越緊你那固定點的感覺就越緊,隨之你下壓或上拉的力道也要用更大力氣些,看個人喜好去調,這個還提供一個好處,大搖座有一個大缺點,就是你在某條弦推音時,會破壞弦與彈簧間的拉力平衡,所以搖座會隨之上翹,其它五條弦馬上走音變低,推的那條弦同樣的也需比固定bridge的琴上推更多,把Tremsetter固定點調緊就能改善這問題,不會推弦就搖座上翹,我個人是喜歡搖桿輕力些,所以並沒有調的很緊,推弦時還是有點上述問題。

下面這照片把Tremsetter主零件拆掉讓你們看如何安裝,你們可看到中間要用螺絲在琴身鎖上一個勾子,用來勾住我拆掉的那部份,另外由於Tremsetter中央那根尖針上拉時需要向前走很多,所以要在那個位置把琴身鑽一小孔讓它前後游刃有餘, 所以裝Tremsetter會破壞原始琴身的兩個地方(螺絲、鑽孔),羅羅大大好像講過就是考慮不願隨便破壞琴身,所以買了也還沒裝,那根尖針在安裝時要調整前位置後並固定住,你搖座的水平是靠它的前後位置來決定的,大家應可看到尖針的尾端就是勾住搖座的,上方較小彈簧頂端有個六角螺絲就是鎖這根針的。



Tremsetter主要優點就是上面講的,解決搖座容易跑音的問題,換裝新弦後調音變超簡單的,就跟固定式bridge調音差不多,也永遠不需去理會後面彈簧緊度, 搖桿亂操一通放開後它就會到固定點當然是設計者的最大目的,還有上面講的推弦跑音問題也能靠它解決,Hipshot網站上還有講一些其它優點,例如他們說Tone會較好,因為傳統彈簧太多條會吸收弦振動的能量,這我倒是沒有感覺,可能差別太小了我聽不太出。

當然也是有人會批評Tremsetter,最大的批評就是很多人用大搖桿就是希望要能很自由的上下搖,你這東西給我中間緊一下,讓我受到阻礙,搖的會很不爽,像光頭Joe Satriani那種搖桿用法的人我想可能會就不喜歡Tremsetter,像我個人用搖桿的習慣大多是下壓而已不常上拉, 惡操時也一樣, 所以這個缺點對我無差, 還有像Eddie Van Helen他說他大搖根本從不上拉,他的簽名琴型號一向都做成是大搖只能下壓的,所以也根本不需裝Tremsetter,因為根本無跑音問題。

Tremsetter在小搖座上也可以用,但我個人沒有裝在小搖過,所以沒有辦法給你們講心得。

另外有人提到大搖換弦問題,我也有個叫Tremolok的特殊東西換弦時用來撐住搖座,很不錯用,但很奇怪這東西現在去樂器行不太好找到,搞不好也沒人生產了,看這照片:



這東西也是很簡單,它可以塞入搖座下面的那面是有個斜面,也就是照片中靠上方的整個邊緣是刀面的,換弦前如照片中把它慢慢塞入搖座下,到正好頂住時就停不要再推進,那就正好是撐住你搖座的正常水平高度,然後你把六條弦都拆光也沒關係, 等你換好弦調好音後在拿掉這個Tremolok,就差不多音都準了,因為它讓你整個換弦過程中,搖座在原來的音準位置都沒動。

這個硬塑膠製的Tremolok下方貼有硬棉墊讓你不括傷琴身,現在去樂器行買不到也沒關係,手工好的網友們就找一木片或類似材料自製一個就好,記得下面要貼保護琴面的東西。

天龍八部(1) “蠻頭”音箱的介紹

Roger

今天一時無聊跟大家介紹些大家較少聽過的音箱品牌,大部分都是介紹Metal Style的音箱
在台灣因為環境的關係,對音箱的資訊及觀念較缺乏很少人會有機會去認識這些好東西
我把我的心得粗略的跟大家分享

Mesa/Boogie
http://www.mesaboogie.com/
Mesa的東西在國內知名度較高應該比較不用多做介紹
Mesa早期以Santana使用的Mark 1及Metallica使用的MarkIIC+系列聞名
90年代發表Dual Rectifer系列
其厚實的低音,粗礦的聲音及外型成為國外Metal吉他手必備的一顆音箱
聽聽Metallica..Santana..Korn..Limp Bizkit..DreamTheater..
System of a down等這些樂團的專輯就大概可知道Mesa的音色
近幾年Mesa的東西當道很多Metal團都是人手一顆

Bogner
http://www.bogneramplification.com/
Bogner官網有試聽MP3下載
喜愛Metal的可聽聽Uberschall...
其低音厚實且"緊"的聲音聽一次就會令人印象深刻堪稱玩Metal的極品...
然而XTC是個很棒的Rock Style音箱
SteveVai換Carvin Legacy之前是用這顆,其聲音非常棒

VHT
http://www.vhtamp.com/
VHT的Pittbull堪稱世界上破音顆粒最集中,低音最緊,音色最清晰的音箱
Pittbull Ultra Lead也是玩Metal的終極聖品
其VHT的Poweramp相當有名,被公認為世界上最棒的Poweramp

Soldano
http://www.soldano.com/
Soldano是所有音箱中最早發表的一顆Super HighGain音箱
SLO100是Soldano的代表....
SteveVai的成名專輯Passion and Warfare就是用SLO錄的
不過其價格高達US3000我個人覺得太高了...
而且只有2 Channel較不符合現在的需求

Diezel
http://www.diezel.ch/index.html
Diezel是近幾年才出現的一個德國品牌
Diezel的老闆Peter對音箱的研發相當用心
目前只有出兩顆音箱....網站上只有介紹一顆VH4...
而今年Namm Show發表了一顆Herbert網站上還沒更新....
Metallica即將發行的新專輯"ST.ANGER"有部分吉他音色是用VH4錄的.

ENGL
http://www.engl-amps.com/engl-amps/index.htm
ENGL跟Diezel一樣是德國的品牌,其PowerBall有歐洲的Dual Rectifer之稱
因為Mesa的東西在歐洲實在太貴了..很多歐洲佬都轉而使用ENGL
其代言者有"理查黑色多一點"及Child of Boodom吉他手Alexi Laiho

基本上在台灣要買這些HighEnd的音箱一整套包含Cabinets大概要準備個十萬跑不掉,對一般學生族群而言可說是相當大的負擔
而活在台灣我覺得其實蠻悲哀的,因為沒什麼機會可以認識這些好東西,.環境跟店家的理念是個很大的因素
介紹給跟我一樣沒那麼多錢的窮學生認識一下,有一顆好音箱會比擁有成堆的效果器來的實在,因為音箱對於音色的影響佔有決定性的因素
琴與效果器相較之下反而沒這麼重要,好音箱對音色的影響是很直接可以馬上立即察覺的
而好琴卻需要好音箱的搭配才能完全發揮所以兩者是必需相輔相成
我個人覺得當你已經有了好琴後 下一個該買的東西絕不是成堆的效果器而是一個好音箱了
以上亂扯聽聽就好正所謂知識就是力量,我的觀念我不敢說一定正確,但多知道一些東西總是好的...

我是雜唸Roger,雜唸Roger就是我...^^y

閃電霹靂必殺技-(73)-請問閃電手有沒有用過samson、shure的無線?有沒有心得?

閃電手

【問】:今天好奇在ebay買了一個samson airline,請問閃電手有沒有用過samson、shure的無線?有沒有心得?

【答】:我買過NADY的而已,說實在我沒有在做場沒有用無線的需求,無線系統出來的音色都因怕減損有壓縮一些,我還是愛用導線,G3影片中Vai也是用導線,聽說他就是拒用無線的。

閃電霹靂必殺技-(72)-yamaha drop6 rgx-420s 的吉他,再換過正常的絃,(eadgbe),那是否可行?

閃電手

【問】:我最近見一支yamaha drop6 rgx-420s 的吉他,因為少人會買,所以大減價。
我想問下:如果我買回來之後,自己再換過正常的絃,(eadgbe),那是否可行?和正常的電結他有沒有分別?
【答】:應該不行,drop 6系列的nut到bridge規格是26.25吋,跟一般吉他的25.5或24.75不同,它的fret位置也是設計給011~062粗弦,調比標準音降五格的音(bf#daeb),用正常弦調正常ebgdae,位格位置應會不對,幾個月前的guitar world雜誌有介紹。

閃電霹靂必殺技-(71)-邊唱邊彈,我就是做不到,是我的技巧不好,還是跟個人的才能有關啊?

閃電手

【問】:玩吉他也有一些時間了,可是有個問題,不知是不是技巧問題,還是我本身就沒有這個才能,就是邊唱邊彈,我就是做不到,不唱,可以彈的出來,一唱,彈的就不準,拍子都跟不上,和絃就會亂刷,是我的技巧不好,還是跟個人的才能有關啊?
好心的大大,給我一點信心吧,說一下到底是怎樣?

【答】:很複雜的彈法時可能比較難彈唱配合,或者是有些歌彈和唱拍子不太同步的也會較難,但如果不是這些問題,那可能跟熟練程度有比較有關,就像很多老手彈琴時不用一直盯著指板,注意看綜藝節目後面的樂隊老師,常常演奏還互相聊天,喝水等,我還看過邊講電話的,彈的太熟了。
邊講電話是在某人結婚請來的歌舞秀看到的。那是一位bass手,腰邊掛著手機,接耳機線並且戴上,演奏到一半有人打進來,他就按鈕接聽起來,由於音樂也很大聲,他也是用吼的在講電話,結果引起台下都在笑,唱歌的小姐也轉頭瞪他一眼有點生氣,但這位老兄真的很熟,彈的蠻難的bass進行也都不會出錯,我都聽的到他講話的內容是關於明天的排秀細節,這樣的內容也應要用到腦筋啊! 要我一定突槌。

閃電霹靂必殺技-(70)-feedback吉他的角度是要怎麼擺, 另外那個alnicoII pro pu 兩個買要多少呢?

閃電手

【問】:閃電大大請問那個feedback吉他的角度是要怎麼擺,因為我真ㄉ用不出來啦。
另外在問那ㄍalnicoII pro pu 兩個買要多少呢?我是問到7200啦@@ 有人看到比較便宜的嗎?謝謝。

【答】:那只能說你的器材不正好是不容易feedback ,例如音箱太小型,或大型卻不夠力,或要開很大才能但你又沒法開那麼大,試看看破音,音量都開大,把吉他Pickup那面整個貼在amp喇叭上,看會不會Feedback,加顆compresser有時可以幫助。

Alnico II Pro我也沒買過,恭喜啊!

閃電霹靂必殺技-(69)-Rocktron的Rampage韓廠的要先操過,養TONE是怎麼個養法啊?

閃電手

【問】:閃電老大,請問一下喔你說的那個Rocktron的Rampage韓廠的要先操過,養TONE是怎麼個養法啊?

【答】:就只是一直用而已,但我不確定是不是每一顆都可以養的好,我那顆好像不到一個禮拜Tone就變很多,顆粒變清楚,也沒原來那麼粉和尖,但我的演奏環境可以讓我開的很大聲很強,我朋友那顆他說一個多月後才變不粉尖,但他的家中就是沒法開大聲彈的,他說玩了兩個禮拜的時候有想去ebay賣掉。

我前一陣子有講過,搞這種Nu-Metal我個人最愛用的是一顆Guyatone MM-X Metal Monster,比任何我試過的nu-metal 單顆都猛,很貴約200美金是Rampage四倍錢,但除了調mid-scooped和重Bass的這種tone 以外,其它的設定不論怎麼調到有一個很重的難聽鼻音無法用,很多人一定會失望,所以不推薦,但有空我會投稿一篇講我擁有的一些貴單顆,要強調貴的不一定就是適合你用的。

電霹靂必殺技-(68)-我想調DISTURBED的DOWN WITH SICKNESS AND VOICE SYSTEM OF A DOWN: AERIALS AND SHOP SUEY 還有LINKIN PARK 的他們都是用什麼樣的效果器啊?

閃電手

【問】:我想調DISTURBED的DOWN WITH SICKNESS AND VOICE SYSTEM OF A DOWN: AERIALS AND SHOP SUEY 還有LINKIN PARK 的他們都是用什麼樣的效果器啊?
這些有可能用GT6調嗎?
如果用閃電大大你之前寫的那幾個有辨法調出來嗎?

【答】:要用一顆單顆搞出Mesa Boogie的Rectifier音箱的音色,要求低一點說90%像就好了,我也沒有答案,我講的那幾顆應只是說"適用於彈Nu-metal的",因為廠商設計它們的目的就是要你搞那種音樂,但你要期盼買了這種單顆就能像數千美金的音箱音色,如果真有這種單顆,Mesa就馬上倒閉了,我寫那篇的動機在於看到一些人買了那種單顆,卻想把它們當作一般的Distortion,Overdrive(例如DS-1,OD-3 )用,結果很失望,寫那篇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個人的使用經驗 讓大家不要買錯破音器,這類單顆設計目的就是要用在這種Nu-metal彈法,反過來DS-1那些也應不能用在這種彈法

平價的效果器雖然Tone不能像名器,但也算是很努力要給你那類型的音色了,拿去練習,做場應不會被說"嗨! 你的吉他Tone調的根本不適合這首歌,像Linkin Park的彈法(D-Tuned後再調降半音)用我說的Warp Factor就蠻像樣的,GNX不太能調出那樣,我個人認為效果器來說可能是POD2.0和J-Station 裡的模擬Rectifier音色最接近,但也你吉他Pickup的出力和低音要大才行。

閃電霹靂必殺技-(67)-可不可以說一下parker結他的特色和一些詳細資料??

閃電手

【問】:可不可以說一下parker結他的特色和一些詳細資料??麻煩各位!!

【答】:最有名的那型是玻璃纖維琴身,所以很輕是特色,但一定也有喜歡傳統的人會批評沒木頭聲音好,還有就是大部份Parker bridge裡都有裝讓你彈木吉他音色的Piezo pickup。

閃電霹靂必殺技-(66)-琴身的形狀會不會影響琴的共鳴阿?

閃電手

【問】:請問一下琴身的形狀會不會影響琴的共鳴阿?我在等金馬蟻下一批ㄉjackson 我考慮rr-1或sl-1,我怕rr-1ㄉ形狀會影響琴ㄉ聲音。

【答】:形狀影響人體工學的成份較多吧!像RR-1那樣的V型坐下來放在腿上並不是很好彈(現在的型有沒有一摺下支撐鐵塊讓你坐者彈??),到最高位格接到那V琴身位置跟一般吉他感覺不同,那後面很突出的魚尾巴型狀轉時要小心,我看過很多人的RR那地方都撞到掉漆。

閃電霹靂必殺技-(65)-為啥說EMG PU的TONE沒啥特色啊?難道他只有出力大而已嗎?

閃電手

【問】:閃電大大,我之前裝的那個SH-1 SH-4可是我覺的音色怪怪的,感覺不是很喜歡,不知道是不是我線沒接好的原因,最近想說來換個EMG的PU,因為想來用他搞NU-METAL和的東西。能推一下EMG的型號嗎,聽說81,85,89都不錯,裝EMG的會不會很難啊,我想叫人幫我裝的說,EMG的價位是多少呢?
那如果我買81和89的話,該用那個來當NECK?用這種主動試的PU是出力比較大,如果這樣說的話,那他適合來彈NU-METAL嗎?這問題怪怪的,因為我知道並不是換個PU就能有所大改變,但他多少有幫忙吧?是不是啊?
那81和85來那個做NECK?
為啥說EMG PU的TONE沒啥特色啊?難道他只有出力大而已嗎?

【答】:你不是在美國嗎?Guitar Center裡81的我上個月我到是賣89美金,85,89的中音比81的強,比81的較適合Solo,Metalica 90年代的Chord就是81彈的,89,85雙線圈時應是相同,差別在89可以切成單的就跟SA的一樣,EMG不會比較難裝,最大差別在要找一個電池的位置,你去EMG網站(www.emginc.com)裡有很詳細線路圖

SH-4我也是愛恨交織有時喜歡有時不喜歡,十幾年來我裝了又拆,拆了又裝

81,89這樣裝的話應都可以因為它們沒有硬性規定,是我的話是89的會裝在bridge並且要切成單的,我自己只用過81和單的SA (81/SA/81這樣裝),出力很大當然適合Nu-Mutal,但tone細節上EMG沒什麼特色。
我個人是這種感覺,出力強使得tone細節沒有被動式那麼有個性,但彈Metal很爽,81,85這個也是沒一定,反正你現在已會裝pickup,就兩種排列都試試吧!

閃電霹靂必殺技-(64)-在SONAR錄好的AUDIO音軌加上用他內部編成的MIDI鼓為何不能同時匯出成AUDIO?

閃電手

【問】:請問閃電手大大或各位前輩,我在SONAR錄好的AUDIO音軌加上用他內部編成的MIDI鼓為何不能同時匯出成AUDIO?也就是說我錄好東西只要EXPORT成AUDIO的話MIDI部分全部都沒有,還是說要同時匯出?有別的方法嗎?在SONAR播的時候是有聽到MIDI的聲音的,匯出就不見了。
我有想到個方法,就是用那COOLEDIT或SOUNDFORGE把鼓軌在XP裡錄成WAV,像過帶一樣作,然後在輸進SONAR,但是這是正常的做法嗎?還是說有前輩有更好的方法,救救我吧…

【答】:這個問題我問過Cakewalk(我是用買的正版註冊使用者,所以可以對他們無限制問問題),Sonar或以前的所有版本都不能做到匯出成.wav檔時連midi軌都包含,只能匯出成如Pro Tool讀的.OMF檔,目前那個File下點選Export Audio功能只能匯出Audio軌成wave格式,midi軌都不會進去,所以要多一道手續先把midi軌變成Audio軌如下:

1. 把Windows右下角的音量控制打開,在"選項(英文版是Option)"下選"內容(Property)",然後在對話方塊裡選"錄音(Recording)",檢查下面是不是所有Device都有選,然後檢查確定Midi沒有被靜音(mute),有的音效卡還會有What U Hear或Mixed Input選擇,這個也要選不能靜音,因為它們的意思就是所有你播放聽到的都會被錄下。

2. 在Sonar你的Project中再開用一個新的Audio軌(記得設成Stereo),來把你的Midi軌錄進去,方法是把這軌Arm(變成錄音狀態),所有其它的Audio軌都按成Mute不要播放(或所有midi軌選按S成Solo狀態也是達到一樣目的),然後按Record,這樣所有的Midi軌播放的聲音就被錄到這新的Audio軌,其它的audio軌被mute住所以聲音不會被錄進。

3. 錄音完成後就改mute住所有Midi軌,撥放所有Audio軌,聽聽看上面錄的這個新的Audio軌跟其它Audio軌的Mixing是否完美,增減它的音量來調整mixing。

4. 最後當然就是用File下面選Export Audio功能把所有Audio軌匯出成wave檔,你的midi軌聲音也就有了。

但是我也用到有些功能不強的音效卡,不能邊播Midi邊錄audio,所以做不到上面講的,當時我是再裝一片音效卡,一片播一片錄(在控制台裡多媒體,和Cakewalk裡的Audio Device要選好哪片播哪片錄),甚至有用過兩臺電腦,一臺播一臺錄的笨方法。

閃電霹靂必殺技-(63)-ESP或Ibanez這種用"頂"的TremSetter是用來取代彈簧的嗎?

閃電手

【問】:我想請教閃電爺一些問題
Q1:像ESP或Ibanez這種用"頂"的TremSetter是用來取代彈簧的嗎????
Q2:可否請閃爺用"目測"方式研究一下我這個到底要怎麼設定才正確,我跟阿俊俊研究很久,都不能真正研究出的所以然,國外很少人裝ESP的,而上日本討論區日文又看不懂,先感謝閃爺摟。

【答】:ESP Arming Adjuster 我沒有買來裝過,但我有認識擁有裝這東西琴的人,我剛才打電話問了他一下,他說Arming Adjuster靜止時,是要全伸展頂住搖座讓它水平,如果你有讓Arming Adjuster被壓緊到縮進去一點就是不對,這樣就失去了那個固定點,他看你的照片說這部份你好像沒有錯誤。

第二是Arming Adjuster不能代替彈簧,相反的那三條本來的彈簧要調的更緊,也就是沒有裝Arming Adjuster時,搖座會幾乎全下沉的緊度。Arming Adjuster就是要把下沉的搖座頂回成水平,所以Arming Adjuster上的那個彈簧也要靠你轉那個金色頭把它壓縮到更緊,使它頂回去的力量更強,我朋友看你的照片說你彈簧好像沒有調轉到很緊,他說一般只裝一個Arming Adjuster的應該要調緊到只剩下你照片中彈簧的一半長度,可能是你那三條大彈簧也相對並沒有調多緊(是不是你把Arming Adjuster拿掉,搖座還能幾乎水平?),也就是說那三調彈簧和Arming Adjuster都調的越緊,兩者間相抵,Arming Adjuster 頂回去全伸展產生的那個點就是固定點,跟Hipshot那篇說的一樣,讓你上拉壓間會感覺到那個固定點越明顯,Roger你說感覺不明顯,是否就是這原因?

他說還有因為你只裝一個,所以三條彈簧和Arming Adjuster都要調很緊才能創造出明顯的固定點,這樣同時也造成搖桿不管上拉或下壓都很緊,反過來如果你把它們相對調鬆讓搖桿好壓,那固定點的感覺就一定會越不明顯,所以最近幾年用它的人很多都是裝兩個,三條彈簧和兩個Arming Adjuster都不用調很緊,就會感覺到有很明顯的固定點,搖桿也相對輕手很多。

閃電霹靂必殺技-(62)-閃電手胡扯第四篇:調式音階如何應用 – 初級班入門篇

閃電手

這個調式音階如何用的問題, 自從琵琵老闆寫那幾篇調式音階教學後一直有網友在留言版問, 以前眾網友的一些熱心回答我感覺效果有限, 大概要寫幾千字才能完全講清楚吧, 我之前有想寫一篇這個題目再投搞菜舖, 但一直覺得讓我來寫不是很適當, 第一寫菜舖教學的內容範圍應是屬於眾老闆, 第二我也不是強到每個調式都應用自如, 要像琵琶老闆那樣因職業需要, 各種樂風都要會很強的才能, 像我這種愛搞Metal, Rock的, 平時最常用的可能就是Dorian和Aeolian, 或五聲音階就可以, 其它調式大都在有條件下才套入, 例如Vai和光頭Joe兩個人的很多歌用Lydian。

但由於今天祝賀留言板變全新, 而且有人馬上又問這問題, 我就再雞婆投稿一篇講一點基本的調式運用簡單入門方法貢獻版面吧! 艱深的理論部份請再由琵琶老闆補充, 並糾正我寫錯的地方。

自從菜舖這裡有教調式後很爽一點是, 有人問我調式就可以推卸問題, 說你自己去看豆芽菜舖教學篇自學吧! 但有人又回頭來跟我說琵琶老闆只寫到調五, 我會氣得罵人! 說其它的你不會於此類推自己推算寫下來呀! 但又過一陣子那人又會來說全部都練懂了, 但要如何應用它們在各種合弦進行和曲風上啊! 這個我就沒法再推給菜舖了, 因為還沒講到。

其實我又推卸了這個問題, 我就跟那人說自己多實驗變知, 例如你聽到了一段例如用 C, C7, 或 Cm 等和弦為主的合弦進行,就像 C,Am Dm G, 或 Cm, Fm G7等進行, 你就把 C 的七個調式都套進看看, 聽起來會合的就是對的, 聽起來怪怪的就是錯的, 這種回答聽起來好像很不負責任, 但不蓋你們, 我本人自己新手時就是這樣自行研究摸索出來的, 但這樣學習過程可能會非常長, 因新手們大都不可能接觸到很多種伴奏型式和曲風, 要遇到了才有機會實驗, 但這個笨方法會讓你從正確和錯誤的套入運用中累積出很紮實的經驗, 就像我們學中文時, 很少像學英文會去研究和死記文法, 通常是日常講話中自然學會的, 講話人家聽不懂就是文法講錯, 言歸正傳, 這樣一直研究實驗到變老手時, 聽到任何伴奏進行, 甚至奇怪的樂風, 你憑感覺可能就大概知道哪個調式能套用, 哪個調式絕對不會合。

我今天這裡可以提供幾個撇步給初練調式的人, 讓大家快速學會基本的運用, 我把它分成兩種運用方式來講:

============================
第一種是跟著單一合弦的進行:
============================

假設伴奏是一個合弦很久都不換, 例如傳統的Jazz很多就這樣, 我假設合弦的:

































































Maj或Min 7th 9th 11th 13th
Ionian Maj Maj7 Maj9 Maj11 Maj13
Dorian Min min7 min9 min11 min13
Phrygian Min min7 min7-9 min11-9 min11-9-13
Lydian Maj Maj7 Maj9 Maj7+11 Maj13+11
Mixolydian Maj Maj7 Maj9 Maj11 Maj13
Aeolian Min min7 min9 min11 min11-13
Locrian Dim min7-5 min7-5-9 min11-5-9 min11-5-9-13

上面這個表要如何看呢? 舉A調來說吧! 例如伴奏是Am或Am7一直進行, 我們看上面表就知A Dorian, A Phrygian, 和A Aeolian三種能套入, Am9的話就套入A Dorian和A Aeolian兩種, Adim的話就只用A Locrian。

如果合弦連續幾小節後有變換, 你也可以用上表跟著換調, 例如合弦是 Am9, Dm9, Em9 分別進行四小節, 你就可以彈 A Dorian或 A Aeolian進行四小節, 然後 D Dorian或 D Aeolian四小節, 再 E Dorian或 E Aeolian四小節, 聽眾們搞不好還會覺得你超強的, 即興演奏還會中途變調自如。

==========================
第二種是跟著一組合弦的伴奏進行:
==========================

這就如上面說要看整個伴奏聽起來是什麼味道來選用調式, 舉個反例, 伴奏是哀傷的藍調進行, 你卻選用聽起來很快樂的音階, 聽起來就會不對。

先舉個簡單例子好了, 大家試彈 Am D 和 Am F 這兩種組合的合弦進行, 很明顯的這就是兩種不太一樣的味道, 但 Am D 的進行用 A Dorian會合, Am F 卻用 A Aeolian 較合, 這又要提一下偉大的五聲音階了, 套入 Am D 或 Am F 兩種都會合, 夠厲害吧! 但你仔細研究一下, A Dorian 和 A Aeolian 其實都包含五聲音階的那些音, 但多了幾個音就造成了味道上的差異。

下面我就舉一些每個調式可以用來即興的一些簡單可能常碰到的合弦進行, 我就舉 A 調的一些四小節合弦進行, 你錄好這些合弦進行(或請朋友彈合弦伴奏), 然後就用這些調式音階來即興亂掰一通, 彈久了應能悟出一些概念, 要細心體會這些合弦進行的樂曲味道之不同, 還有你即興這些音階的跑法搞出來的個人味道, 以後聽到相似的伴奏或曲風, 就試用相同的調式, 搞不好就合, 每個合弦就彈一小節, 簡單就好:

A Ionian: A D E A
A Dorian: Am D Am D, 或 Am7 D9 Am7 D7
A Phrygian: Am Bb C Bb
A Lydian: A B A B
A Mixolydian: A G A G
A Aeolian: Am F G Am
A Locrian: Cm Gm D7 Gm, 最好用Samba或Bossanova等拉丁曲風(這組沒有跟A有關的合弦, 很奇怪喔! 因為我是要找一個最常用到的)。

其實還有一些類似大三度, 小三度那樣的推算公式, 有些教本有講解, 這就請琵琶大大寫吧! 我今天講的只能算是簡單的自然體會學習法, 看能不能讓大家馬上就入門應用練了半天的爬調式, 高深的理論就找琶琶老闆寫一篇高級班的吧! (偷偷告訴你們, 我自己也需要學)。

有一個我個人的觀點是: 如果不是要當職業樂手什麼都要會, 而是要找自我風格的人, 那我個人認為是不見得每一個調式都要去搞, 找適合你曲風你喜歡的音階練, 並發展出自己的獨特跑法或變種的音階是最好的, 甚至只專精合你樂風的一兩種音階甚至光用五聲音階也無所謂, 例如很多國外的知名樂手彈來彈去幾十年都差不多風味, 可能也只是用兩三種音階彈到精了, 但跑法變成個人風格, 又受廣大聽眾喜歡, 就會賣錢

以下是我把上面 A 的七個調式音階在指版第五格附近的音, 分別畫七個六弦圖, 應可節省網友一些時間找音, 其它的Key大家自己升降位格吧! 方格點就是 A 的根音, 剛開始練時最好用它當起始音。我應要註明哪些音可以推弦, 但因是後來才想到懶的再去改圖, 就留給大家實驗去找吧! 就像前面我推卸責任教法, 你自己聽, 推了聽起來不對就是錯的, 注意有些是推半音, 有些是推全音或更高。




閃電霹靂必殺技-(61)-閃電手胡扯第三篇:介紹搞Nu-Metal的效果器 – Hughes & Kettner Warp Factor和Rocktron Rampage [ Part 3]

閃電手

肆 - Hughes & Kettner Warp Factor Nu-Metal Distortion Pedal


再來介紹今天要講的另一顆, 照片中右邊的黑色圓餅, 有時會把它誤看成那種麥克風架的底座, Hughes And Kettner(以下稱簡H&K, 網站www.Hughes-and-Kettner.com)是德國廠牌, 主要產品音箱外, 它比較為人知的是有出一系列真空管單顆效果器, 訂價都一萬多臺幣好貴, 琵琶老闆前一陣子在隨便貼貼展示他的玩具系列照片中, 就可以看到其中最出名的那顆Tubeman(那顆應是舊版的, 照片中還有很貴的Fulltone Fulldrive等, 這樣怎麼可以自稱是窮吉他手?), 這顆Warp Factor卻不貴, 我2002年底剛上市時買美金130元, 我最近網上還看過更便宜的價, 它黑色精美的工廠包裝盒約有10吋蛋糕盒那麼大, 收到時我還驚嘆德國人還真小題大作讓你覺得很有價值, 打開看後才發現是現在很普遍的Made in China, 難怪可以壓低些價格, 很多聽Nu-Metal的網友可能都知道德國近年有一世界知名的Nu-Metal團Rammstein(他們那派又自稱做Dance/Industrio Metal, 但反正唱德文我都像鴨子聽雷), 據說在德國搞Nu-Metal的團多如過江之鯽, 連那些剃光頭的新納粹仇恨份子的黨歌都是Death-Metal型式, 近年H&K迎合當地市場出了專搞這種音樂的Warp系列音箱, 所以要買這系列音箱要考慮它並不是通用性Amp, 在2002年夏天樂器廠最重要的年度展覽NAMM Show上又發表了這顆單顆版的Warp系列取名叫Warp Factor, 號稱市面上的大部份各種大小音箱接上它就可以搞低音沉重猛爆的Detuned 或D-Tuned Nu-Metal, 而且是價值數千美金Amp才能搞出的音色, 我又禁不起廣告詞和一些Review文章挑逗, 就去買了一顆來玩。

至於Warp或Warp Factor這名字跟Nu-Metal有什麼關係? 我想是因為例如這顆上面調EQ只有一顆叫做Warp的鈕, 它就像前面的Rampage那顆Scoop鈕, 調向右就把原本呈直線分佈的高中低頻率"彎曲(Warp)"成V-Shape狀, 高低音漸漸增強中音漸漸削減, 調到最右就變成Mid-Scooped tone了, 但"Warp Factor"這個名詞字典應沒有, 是來自風迷全球數十年的美國影集"星艦迷航記"系列(Star Trek, 台灣的電視後面的系列名稱一直變, "星際爭霸戰", "銀河飛龍"等), 裡面那艘太空船”企業號”(Enterprise)的引擎叫WarpDrive, 它的推力讓企業號達到超光速所謂的"曲速"(Warp Speed)飛行, 超光速以後的速度測量單位在影集中就叫"Warp Factor", 因為用公里, 英哩都單位太小了, 這Warp Factor現在就變成西洋人茶餘飯後說速度常用的怪詞, Warp Factor 1 (或簡稱Warp 1)就等於光速, Warp 5卻不等於五倍光速而是數百倍光速, 它的計算方式是類似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公式 E = MC^2 (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平方)的算法, Star Trek作者會用Warp這個字也應是對愛因斯坦理論有一些研究, 愛因斯坦說當物體超過光速行進時, 時間與空間關聯性改變, 空間變成不是平面而是要把它想像成被扭曲(Warped)的面, 他的偉大理論"兩點之間最短距離不是直線"就是講這種情況, 最短距離變成繞過Warp表面的弧狀線, 把它想成代表時間, 那這樣時間變成比低於光速在Warp表面上走直線的情況短, 所以你如果去外太空用超光速Warp 10 航行一個月, 回來地球時你的女朋友可能已變成你祖母的年紀, 你就會被一個老嫗拿菜刀追著逼婚, 搞不好還帶著一個你航行前跟她暗胎珠結的, 已是你爸媽年紀的小孩追著叫你爸爸。

又胡扯離題太遠了, 再扯下去李遠哲看到我這篇會聘請我去當中央研究院院士, 談論電吉他器材好像不必用到這麼高深的科技和理論, 連愛因斯坦相對論都亂牽拖進來, 但哪一位功課好的網友若能搞出一篇"愛因斯坦相對論與電吉他"為題的研究論文, 我想得諾貝爾獎應沒問題, 總之我覺得H&K應是要利用Star Trek的世界知名度, 才刻意取Warp Factor為名。

這顆Warp Factor不用電池, 一定要用它附來的12VAC變電器, 注意是AC交流電而不是DC直流電, 不能亂用其它的, H&K說是因為電池9V不夠電力來設計這顆, 這理論別的廠牌也常在講, 如果你問我單顆破音器和真正好的真空管音箱上本身破音的最大差別在哪裡? 我認為就在Tone厚度, 有讀過一些文獻說就是因為9V電池能做出的破音色表現有限制, 所以那些超過9V的只能用變電器或本身有電源線的那些單顆, 很多都聽起來Tone較厚, 包括這顆Warp Facor。 它上面更簡單只有三顆鈕, 中間那顆就是上面說的Warp鈕, 右邊是Level鈕, 左邊是Gain, 這顆Gain鈕轉到零沒聲音, 轉出聲音就已經非常破了, 所以搞瑪薩魯之夜琶琶老闆那樣音色不用考慮這顆了, 搞阿匡老師的部份倒是可以, 同樣的破音這麼強可能Gain鈕轉來轉去有很大一區聽起來都一樣破, 再提一次前面講的, 撥弦顆粒表現會有差不能亂轉一通, 要找到Picking顆粒清楚的區段, Warp鈕下方有一顆小按鈕叫Sub很重要, 是這顆最棒的一點, 它按下去就很像音響器材上的Subwoofer, Super Bass, 或Loudness等的功能一樣, 會把低音加重突顯很多, 就因為這樣我接在15瓩的小朋友音箱上, 真的就能有蠻像樣的Nu-Metal Tone, 在家小聲用很不錯(要認真搞Amp還是建議越大越猛才是正途), 我不管使用大中小音箱這顆Sub鈕一定都按下搞Nu-Metal, Input/Output孔就像胡扯第一篇中的Deucetone RAT, 我又想去H&K罵人了, 頭殼有沒有壞掉, 又是Input在左output在右, 串接單顆超不方便的, 這顆比起Rampage Bypass時稍微有點吃Tone, 但很不明顯可以不用在意。

這顆Warp Factor的音色跟前面講的Rampage差別就很大了, 它好像是設計給來彈第四五六(或七)弦的, 它因Tone厚所以表現的Detuned或D-Tuned低音弦比Rampage有更寬的感覺, 我覺得Tone更像一些最近常聽到的Nu-Metal歌曲的低沉吉他音色, 比起來Rampage比較像前幾年的Tone, 但在撥弦顆粒與力道表現上Warp Factor卻比較軟, 沒有Rampage的紮實和狠勁程度, 它的勁道表現好像有個極限, 到一個程度刷Chord再大力些好像也不會更猛, 所以由時覺得跟Rampage相反的Warp Factor在電晶體音箱上的表現反而比真空管的好, 因為力道猛度會增加一些, H&K的Warp系列音箱三個型都是電晶體的也許就是此原因, 但我注意聽一些最近的Nu-Metal歌曲, D-Tuned合弦的音色似乎也都變較軟, 我拿Rampage抓幾段試彈, 也感覺Warp Factor那樣稍軟些的勁道表現好像較合。

它的V-Shape tone表現跟Rampage也大不同, 中頻並沒有像Rampage很大一中頻區被削 -30dB那麼多, 說明書上沒有數據但我覺得頂多很小一區削到-12db左右, 我想因為是H&K說它設計重點就是如上面講的在低音四五六七弦的D-Tuned或Detuned厚音色, 中音削太多也會影響低音厚度, 高頻部份也沒有像Rampage那樣刻意把尖細音突顯, 所以整體上Warp Factor的中高頻音表現可以搞一般的Heavy Metal, 甚至我發現把吉他調標準音, 把那顆Sub小鈕不要按, 可以去搞光頭Joe Satriani, Steve Vai, 甚至Bon Jovi的歌曲都很適用, 調的出那一類型的音色, 所以這顆在重破音的應用領域裡, 適用的音色我認為較多元化, 但我說的是在使用大出力雙線圈吉他的情況, 若接出力不大或單線圈拾音器的吉他, 我個人覺得音色逼不出來, 感覺好像設計Warp Factor的人不是要你用這種吉他, 至於破音品質, 我是不會誇張的說它有幾千美元音箱的音色但確實很接近, 我覺得在我個人的一堆重Distortion的單顆中它的破音品質是屬上乘的, 音色非常自然顆粒又清楚, 細節表現也很像貴的真空管音箱, 是偏向Marshall的破音。

另一點我今天介紹的這三顆都還有一個很大優點要提, 就是它們破音開很大時, 雜訊比一般重破音的Distortion效果器小非常多。

今天介紹的Warp Factor和Rampage, 如果你問若去搞Nu-Metal團我會選用哪一顆? 我回答會是: 若我樂團中的角色是要刷D-Tuned和弦又要彈Solo, 我可能會考慮用Warp Factor, 因為它solo單音音色可能比較容易應用, 若沒有Solo只刷Chord, 我可能會要Rampage較強的勁道和較大幅度的V-Shape, 有一點前面沒講是Rampage中音削更多一點還有讓你的Solo手團員演奏更能突顯的好處, 不會兩把吉他互吃對方tone。

接下來又要讓大家聽一段我用Warp Factor彈的爛演奏了:

結論: 這顆Warp Factor就如廠商說的不太挑音箱, 我的大小音箱我都接上試過, 每一臺都可以表現出不錯的Nu-Metal tone, 甚至傳統的Heavy Metal tone, 但我相信也一定也有很不合的, 另一點很奇怪是它不挑音箱卻會挑導線, 不同Tone的導線接上去會差異更突顯, 有的還會變tone軟趴趴的, 所以最好多試幾條找到最合的。總之這顆我喜歡它的一點就是也可以搞其它類的重金屬, 不會只限制在Nu-Metal。


伍 - 後記

很久沒有在菜舖中講這些閃電霹靂派有關的東西了, 難怪最近江湖上被琵琶慢手派雄霸武林, 還大膽囂張到拿本派獨門奪命強力暗器Rocktron Rampage去彈瑪薩魯之夜那種慢板溫柔歌, 鐵錚錚的冷血殺手被搞成娘娘腔, 本退隱老朽看來不得不有點動作了, 這篇希望能吸引一些年輕高手的興趣來鑽研一下本派絕學和利器, 但最後還是要說今天的介紹只是個人提供可以廉價搞Nu-Metal的方法, 這類效果器市面上還有很多選擇, 也不一定要選我講的, 若要很專業的搞這種Nu-Metal音樂預算又很夠, 又要完全像那些出名的Nu-Metal團, 那就可能要去買那些像樣點的器材如Mesa Boogie Rectifier系列, Triaxis, 或Marshall新的Mode IV等才是本派正規武器, 那麼大的本錢本人也是光說不做一直沒想去買, 才會先花小錢拿著這些單顆來練功, 還是很不錯用的。


註: 照片中擺一顆Boss是讓大家對這幾顆尺寸大小有概念。照片中每顆轉鈕的位置就是我彈上面幾段的設定, 用吉他bridge段Seymour Duncan JB (SH-4)拾音器, Marshall音箱。

閃電霹靂必殺技-(60)-閃電手胡扯第三篇:介紹搞Nu-Metal的效果器 – Hughes & Kettner Warp Factor和Rocktron Rampage [ Part 2]

閃電手

參 - Rocktron Rampage Distortion Pedal

胡扯的又臭又長終於進入正題介紹今天的要講的效果器了, 先介紹這顆Rocktron (網站www.Rocktron.com)出的Rampage Distortion Pedal, Rampage英文是暴怒的意思, 所以猛爆型的Nu-Metal tone很適合這名字, 要提醒一點Rocktron也有出Rampage系列音箱, 但它們卻不是專攻Nu-Metal音色的, 只是一般的音箱。

很多網友們都很喜歡菜舖網友創作室裡, 琵琶老闆跟李庭匡老師合奏的"瑪薩魯之夜", 琵琶老闆說是用Rampage彈的, 我當時聽了也差點摔到地上, 怎麼會是用這顆設計給Nu-Metal的去彈那種歌(歌曲中較溫柔的是Rampage, 較爆烈的演奏應是阿匡老師用MT-2的段落), 這可能也造成很多人誤會Rampage是專彈那種tone的, 要鄭重告訴大家一點, 要有像琵琶老闆那樣高段武功的才能將Rampage調成那樣音色, 琵琶老闆也提過他的接法調法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 本人也只能甘拜下風稱臣, 壓根兒也不會想到用它來彈那種歌曲。

Rampage上面從左到右五顆鈕分別是Bass, Scoop, Treble, Level, Sustain, 其中Scoop鈕讀了前面就應能猜到就是要Scoop Mid, 所以它跟一般的Mid鈕的調整方向是反過來了, 調越右就越Mid-Scooped, 瑪薩魯之夜中琵琶老闆我猜應是調到很左把中頻音找回來才有那樣的音色, 另一顆Sustain鈕就是破音度(Gain), 瑪薩魯之夜中應是調到將近零, 那麼低就有那樣的破音了, 若開一半就比一般的破音器都猛爆了, 要注意一點是用大出力pickup時, 可能Sustain轉一到某刻度以後都太破了聽起來都差不多, 其實是有差別的, 開太大會使撥弦顆粒不清楚, 要回調找到撥弦顆粒清楚的位置但仍有大破音, 所有重破音的Distortion效果器其實這點都要注意。

所以一般來說, 拿Rampage彈V-Shaped的Nu-Metal tone時, Bass和Scoop鈕大多是轉到底(最右)的, 就會如先前講的低音與中音會差距45dB, , 我下面的演奏就就是這樣調的, 那顆Treble鈕感覺是掌管很高頻的音, 讓高頻跟中頻也有很大落差, 而且讓Nu-Metal Chord常聽到的尖細破音部份突顯出來, 所以一轉就有很尖細的高音出來, 我個人通常開不到一半, Rampage你會覺的三顆EQ鈕要調出傳統的高中低音平衡的Distortion音色是有點難的, 好像有些EQ區段沒有顧到, 我想這是因為設計它應就是要來顧Mid-Scooped音色的, 大體上對我來說搞Nu-Metal用Rampage, 彈Chord可能是最適用的, 因為我喜歡它刷chord顆粒剛硬有勁道, V-Shape幅度很大把中頻全縮掉, 彈中高音的單音solo可能會因為它高音的尖細部份突顯比較有所限制, 但要說有很多Nu-Metal歌曲就是用那種音色, 你若要一般常用的那種中高音厚實突顯或較厚的solo音色, 用Rampage彈Chord到歌曲一半開始solo時, 那最好切到另一顆破音果器, 因Rampage的V-Shape設計感覺正好是將那段頻率削減掉的。

Rocktron最近把單顆都由美國工廠轉包給韓國工廠生產, 照片中藍色的是舊版, 銀的是新版, 看起來銀的比藍的大很多, 但拿起來卻藍的約是銀的兩倍重量, 但要說明銀的外殼還是感覺很堅固的, 可能藍的是鐵的銀的改用鋁的, 藍的我記得約1996年剛問市時買好像臺幣4000以上, 韓製銀的有次經過新X聲看到好像兩千多台幣而已, 降價真多。

但大家可能記起留言板上有人說過去試銀的, 說音色又尖破音顆粒又粉, 跟舊版藍的不能比, 我讀了吃一驚也跑到樂器行試用一下, 結果真的是那樣, 所以我當時在留言板上也說不要推薦好了, 但一件怪事發生了, 有一天我一個玩音樂友人拿了一顆銀的Rampage, 說要到我家中跟我那顆藍的做測試比較, 測試時我聽他彈又吃了一驚, 他那顆銀的跟我的藍的居然音色很像, 並沒有我去試的那樣又尖細破音又粉, 而且顆粒還多了一種獨特的爆烈感我很喜歡, 我問他是否有拿去給人改, 他說沒有, 他說這顆韓製Rampage有像車子引擎一樣的"順車期"(Break-in period), 他剛買時也是音又尖顆粒又粉, 但被他惡操一個多月音色卻漸漸變成像回藍色舊版, 這個理論是不奇怪的, 很多音響器材都是這樣, 用一陣子後音色越來越好tone越開, 有的會跟全新的時候差別極大, 所以他才要來跟我的藍的side-by-side 比較, 我事後也很有興趣去買了一顆銀的, 反正不貴(美國賣$60美金), 拿回來學他大操"養tone", 居然一個多禮拜就被我操到音色很像舊版, 至於是不是每顆銀的Rampage或Rocktron其它韓廠單顆都這樣? 我也沒把握, 我講的經驗大家參考就好。

我那友人不死心要追根究底, 寫email去Rocktron問(要提醒Rocktron的網上詢問風評很差, 通常都不理你), Rocktron表示Rampage單顆轉給韓國人做時, 改在韓國就地取電子材料零件, 所以可能會造成與原來美廠的音色有些微不同, 我這兩顆自己測試比較後結論是有下列三點差異:

第一是新版的比舊版的Bass鈕調到底時低音稍弱, 假設刻度是1-10那大概差了半個刻度, 我下面的演奏是低音有些微補強的。

第二是破音顆粒上, 舊的比新的溫暖和厚一點點, 要強調聽起來差別很小, 造成新的聽起來稍薄是因為它顆粒有一種銳角感, 也就是我上面說的爆裂感, 好處是會讓刷chord顆粒明顯(舊的聽起來會較軟), 尤其在樂團中會比較容易被聽清楚, 下面的演奏就可聽出, 但也可能會被批評舊的破音比較自然, 新的比較有攙一點人工塑膠音, 但我個人覺得整體感來說那也還是好tone。

第三點是那Sustain鈕的調整幅度, 新的也比舊的破度少一點, 但絕對夠用, 例如我下面演奏是用裝Duncan JB (SH-4)拾音器的琴, 舊的Sustain鈕是調到約12點鐘方向, 同樣破度新的要調到約一點鐘。

現在就來兩段我的爛演奏來給大家試聽, 你的電腦喇叭最好是那種有Subwoofer的, Nu-Metal的重低音表現才能聽清楚, 音量轉大聲一點喔:

先來一段藍色舊版:
然後來一段銀色新版:

人真的要服老, 彈這種的跟年輕人真的不能比。

結論: 由上面的音色大家應可聽出, 這顆Rampage的音色其實拿去彈以前的Metalica (如Enter Sandman, 或早期的Master of Puppets等歌), MegaDeath, 或以前的Thrash Metal (如Anthrax), Speed Metal(如Slayer), 到現在的團如Alien Ant Farm等的chord都會很像, 在Nu-Metal領域中可能要算是蠻多新舊歌都能用的一顆, 它有沒有True Bypass我不知, 因說明都沒提我也沒拆開研究, 但Bypass時感覺完全不吃tone, 至於缺點, 這顆Rampage會挑音箱, Bass強又tone厚的音箱表現的最好, 尤其是真空管的, Stack型的(Head+喇叭箱)當然更佳, Bass不強音色較尖薄的音箱表現的可能會極糟, 尤其是一些小的音箱, 你也許會問上面不是說Bass可以增強+15dB嗎? 還是沒用, 因為Rampage整體上高音強過低音, 在尖薄tone的音箱上會更極端化, 低音會被高音壓過, 所以最好音箱本身要低音強, 甚至高音弱些都可以, 也可以在Rampage後面接顆EQ做Tone-Shaping增強或改變它的高中低頻表現, Tone-Shaping我覺得是很實用的觀念, 我通常破音效果器與amp之間都有一顆EQ。

至於推不推薦這顆? 如果你對怎麼搞Nu-Metal很清楚, 器材又配合我就會推薦(不知上面講的Nu-Metal基本對大家有沒有幫助), 如果你是買了要去搞瑪薩魯之夜, 我就會縮頭不敢講了。

閃電霹靂必殺技-(59)-閃電手胡扯第三篇:介紹搞Nu-Metal的效果器 – Hughes & Kettner Warp Factor和Rocktron Rampage [ Part 1]

閃電手

壹 - 前言:

今天這篇真的是跟武林中惡名昭彰的閃電霹靂派有關的, 講搞本派強力武功之一Nu-Metal可以用到的小暗器, 先聲明本人只是隸屬這派的小人物並非幫主, 而且有時也會去別派插花, 所以要踢館不是找我唷!

Nu-Metal英文其實就New Metal, 被拼成這樣大概就是字面上看起來要炫一點, 就像多年前Yngwie Malsteen那種曲風被稱作Neo-Classical其實也就是New-Classical, 至於Nu-Metal若將歌曲型式內容等分類, 可以再細分什麼Death-Metal, Black-Metal, Dark-Metal, Aggro-Metal, Doom-Metal, Spooky Metal一大堆, 還有像Limp Bizkit樂團那種饒舌加Nu-Metal, Staind樂團那種抒情歌卻用Nu-Metal型式伴奏等都有。

很多菜舖網友都知道本老朽年紀一大把, 可能會疑問怎麼會有這種LKK老頭會對彈Nu-Metal有興趣, 的確很多玩電吉他的人, 隨著年紀的增長口味就越清淡, 學生時代搞強烈的搖滾樂, 超過三十就變成搞Jazz, Fusion, Blues等, 或根本不搞了, 本老頭則很怪胎, 年紀雖不小但清淡到重鹹都還要吃, 高級大飯店到骯髒路邊攤都照光顧, 從S.H.E.孫燕姿到陳美鳳粉紅豬都有興趣, 所以同理從Jazz/Fusion, Blues到Rock, Nu-Metal我都有興趣學新的彈法。

但是相對的, 玩到蠻老了才出現Nu-Metal這種曲風要跟上時代去學搞, 卻有一點很挫折, 假設年紀大了改搞Jazz/Fusion, 把以前的吉他音箱效果器等拿來用大都會適任, 但若拿去搞Nu-Metal卻發現大都不適用, 一定要去添購一些專搞這種的器材, 包括大出力的吉他拾音器, 重低音能表現的音箱, 還能調出很猛的破音效果(或用效果器), 我今天就來介紹手邊的三顆個人認為搞Nu-Metal很不錯用的單顆效果器, Hughes & Kettner Warp Factor Distortion Pedal, 和Rocktron Rampage Distortion Pedal (新版和舊版我下面都介紹), 因為買它們價格並不貴, 而且可能就可以配合你現有的吉他和音箱來低成本搞Nu-Metal, 就暫時不用為籌款買將近十萬台幣Nu-Metal常用的那些如Mesa/Boogie Triple Rectifier等器材煩惱。


貳 - 搞Nu-Metal tone的幾個基本要素

以下講的只能說是很多Nu-Metal都這樣搞, 並不是全部, 這些Nu-Metal的音箱或效果器也大多是根據這種Nu-Metal的普遍搞法來設計它們的tone表現, 所以在進入正題前要先講這個題目的原因, 就是先給不知道的網友們一些玩這些Nu-Metal東西的基礎觀念, 否則你買了有可能會玩不出名堂, 大罵幾聲馬上拿回去退貨, 甚至還跟樂器行老闆吵了起來, 拿這類的效果器去彈五月天或"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等當然不用考慮了, 甚至拿去搞過去的重搖滾如Led Zeppelin, Deep Purple, Iron Maiden, Guns'n Roses等一樣大多市售此類產品都不是很適用, 所以很多這類Nu-Metal器材可以說是很不多元化只有一種用途, 也就是英文常講的One-Trick Pony, 甚至也只有適用拾音器出力較大的吉他, 你們去一些國外的網站讀Review, 就可能會讀到一些人對這類效果器的評語都是破口大罵評價給很低分, 好像設計的人或說它們好的用戶都是笨蛋, 我想他們可能就是對如何搞Nu-Metal沒研究的很清楚或器材不配合, 而且有些講的和提到他們用的其它器材看起來根本不是搞Nu-Metal的人, 我現在就開始來講幾個Nu-Metal tone 的基本要素, 也是設計這些Nu-Metal器材工程師考慮tone表現的重點:

1. Over-the-Top Distortion:
這個簡單, 也就是"超越巔峰"的Distortion破音, 這點愛聽Nu-Metal的網友們應都知道破音要很重而且兼顧猛又強悍的感覺, 不能雖很破但散散糊糊的, 或像很多過去的知名破音器音色是溫暖軟軟的, 所以很多Nu-Metal效果器雖把破音鈕開最小, distortion卻還是很破又勁道強, 開大又常強到很多人都不知如何拿捏。

2. V-Shape Tone 或稱 Mid-Scooped Tone:
也就是中頻音比較削弱, 高低頻音比較加強的破音色, 在分段式Equalizer (EQ)上調整後看起來就像 "V" 字, 所以常被叫做V-Shape Tone, 這個名詞其實在Marshall JCM800七零年代末出現時就有了, 以前的Plexi tone(見胡扯第二篇有解釋)是中頻音很強的, 從JCM800已後的Marshall大多變成高低頻比中頻強, Scoop動詞是舀的意思, Mid-Scooped或Scoop-mid當然也是就是舀掉中頻音跟V-Shape意思一樣, 甚至很多文獻就稱它Scooped tone, 這些Nu-Metal器材的特色之一是V-Shape 或 Mid-Scooped tone高中低頻差距更大, 低音超重, 高音尖細, 中音幾乎全被削, 例如今天要介紹的Rampage, 低頻可以boost到 +15dB, 中頻可scoop掉 -30dB, 也就是上下差距了45dB, 傳統的EQ熟悉的網友應都知道, 每段大多只能上下調整正負12dB而已, 而且dB的算法不是等差級數, 增減一個dB就差很多, 所以先前講到搞Nu-Metal拿傳統器材常都不能用, V-Shaped Tone就是一個大問題, Over-the-top Distortion可能串接多顆破音器能做到, 但到V-Shaped到上下差距45dB, 一般器材都做不到。

3. Palm-Muting Chord (悶音合弦):
這彈法其實Nu-Metal以前就很普遍很多網友一定都會用, 右手撥弦時, 同時手掌肉適度的在Bridge處悶住弦來彈合弦, 也有很多Metal彈法是只悶四五六弦, 或只有五六弦, Nu-Metal這種大破音色愛用悶音合弦應有幾個原因, 第一是悶音的低音表現更沉重渾厚紮實, 第二是悶弦對猛爆的Distortion能有所節制的來控制, 不會雜到不知在彈什麼, 第三是悶了音自然每個音延音變很短, 刷快如閃電的Nu-Metal合弦可以音與音間段落表現清楚, 不會糊成一團, 所以當你要長一點的音時, 就要放開掌肉不要悶。

同樣的很多知名的Distortion類效果都不能很好的表現Nu-Metal悶音合弦, 例如胡扯第一篇講的Proco RAT(聽我彈的最後一段, 悶音色是不是很不對?)和一些常用的Distortion/Overdrive類效果器甚至價值不菲的如Fulltone等牌, 悶了就變怪怪的, 所以還是用Nu-Metal專用器材是最好的。

4. Detuned 和 D-Tuned, A-Tuned Tone
本來不想寫這段, 因為菜舖琵琶老闆是武林中著名的至尊吉他老師, 我向來不愛在菜舖談太多吉他教學逾越老闆專業領域, 甚至可說簡直是關公面前耍美工刀, 魯班門前弄豆腐, 自取其辱而已, 但想想印象中的琵琶幫主好像不是專攻Nu-Metal這一派的, 所以我在這裡提一點很基本的彈琴教學老闆應不會見怪吧!

先說Detuned Tone (或稱Drop-tuned), 留言板上常有人問, 為什麼很多知名吉他手錄音時都調降(detune)半音或更多, 最大的原因是在使音色聽起來厚一點, 這是六零年代就有的錄音室觀念, 據說是最近吃上殺人罪官司的美國知名元老唱片製作人Phil Spector提出的技術, 當你調降了半音, 若再把原曲升一格彈, 照理說應就是跟調標準音(Standard Tuning)的原來彈法同音階, 但由於弦變鬆振動改變, 同樣的音在Detuned錄音後卻聽起來較厚, 多年來錄音室對Detuned一直都樂此不疲, 但可苦了我們調標準音抓歌的人。

相同的, 彈Nu-Metal的很多樂手為了使低音的音色更厚重, 當然會用Detuned, 但更離譜的, 不是調降半音(一格)而已, 時常調降三格音稱作Detuned to C# (第一到六弦是C#, G#, E, B, F#, C#), 或降四格到C (一到六弦為C G Eb Bb F C), 這樣弦鬆垮垮的振動, 低音會有標準調音不可能有的非常渾厚低沉的表現, 記得曾有人講到去試DOD的Death Metal單顆說音色很不滿意, 但有一次我在樂器行卻看到有一個人很認真的在試用它Tone卻很不錯, 我走過去問他怎麼調的, 他說重點只在他音調降了四格(Detuned to C), 店員也拿DOD說明書給我看, DOD就是建議這顆要Detuned三到四格才會有好音色。

但有人一定會問弦調這麼鬆不就一定打弦, 我的答案是沒錯, 我試過的每把琴都大打弦嚴重, 但在那麼重的破音效果中根本聽不出, 所以不要在意, 要在意的是那些大搖桿琴, 調這麼鬆搖座一定向後沉, 後面彈簧有時不夠調要拆下一條, 另一問題是Detuned時八音(Intonation)有時要大矯正。

再來講D-Tuned, 這個調法搖座的問題較小, 不知道的人一定會認為就跟上面講的一樣, 字面上D-Tuned就應是六條弦都調降一個全音嘛(兩格)! 那就錯啦! D-Tuned最近可能已變成了Nu-Metal彈法中的專有名詞, 它其實只把第六弦調降到D, 一到五弦仍是標準音, 也就是一到六弦分別是EBGDAD, 當然先D-Tuned再Detuned一兩格的調音也很常被Nu-Metal樂手採用, D-Tuned 其實也不是新招很早就有, 例如八零年代的重金屬很多歌都有用到。

D-Tune有什麼好處呢? 第一點是其實Nu-Metal那種低音Chord很多只在撥低音弦, 所
以只調降第六弦, 就會有不錯的上述Detuned的效果, 而且會跟第四五弦的標準音混出另一種跟Detuned不同的, 也很厚重的低音色, 第二點是一到五弦仍有標準音, 所以你要彈高音solo也不會弦太鬆彈起來感覺很怪, 第三點很重要的就是封閉合弦的四五六弦音就變成在同一位格上, 你要閃電高速刷Chord時, 就能體會快速變換位格容易的好處, 彈四五六弦第零格就是D, 第二格是E 第三格是F, 第五格G, 於此類推, 第零格的音色很沉重, 在編Chord中很常被用到, 你的Bass手也同樣要D-Tuned配合。

至於A-Tuned是在講現在很多Nu-Metal愛用的七弦吉他, 也就是還有一條更低音的第七弦, 能表現更低音當然更符合Nu-Metal樂手的胃口, 但在七弦琴上第六弦D-Tuned就不好用了, 那就改成只降第七弦一個全音, 標準調音是一到七弦EBGDAEB, 第七弦降一全音就變成EBGDAEA, 所以就被稱為A-Tuned, 一樣道理六七弦的Chord變成可彈同格。

好了現在進入簡單Nu-Metal彈法的教學, 我就用六弦的D-Tuned調法, 套用Nu-Metal常聽到的味道和公式, 編了下面這兩段合弦進行, 讓沒學過但有興趣的網友試練看看, 在我下面彈的音色試聽中你就會聽到這兩段交錯使用, 所以你讀到這裡也不要急著馬上拿琴來練, 先讀到完, 聽了我的爛演奏後上手較快, 第一段四五六弦都要悶弦, 第二段只悶五六弦, 記住要調D-Tuned :

閃電霹靂必殺技-(58)-閃電手胡扯第二篇: 解釋一些英文名辭

閃電手

現在大家利用Internet查各種資訊是很普及的, 例如要查各種吉他相關器材的Review, 很多人都知道去像Harmony-Central.com那種網站, 但是裡面講的常有些名辭連查字典也不知何意, 連美國人也不一定知道, 要瞭解這名辭來源才能懂, 今天就先講一些跟amp或效果器音色有關, 很常讀到的一些名辭:

Marshall Plexi 和 Master Volume 音箱:

最早Marshall音箱是沒又那條金色面板的, 剛開始有那條金色面板的幾個型號, 那金色板並不是像現在的用金屬製的, 而是一片類似透明壓克力材質, 英文就叫Plexiglass, 後面襯一片金色的硬紙這樣做成的, 早期的Marshall很多人應知道不像現在有前後級Pre amp Volume, Master Volume, 還有Gain鈕這樣, 就跟音響器材一樣只有一顆總Volume, 那個時代的人用Marshall破音就是把音量鈕開大讓它聲音自然破掉, 而且是前級管, 後級管, 喇叭紙三個都被強大訊號逼出破音, 不像現在的可以在前級Gain然後用Master Volume來控制總音量(也就是後級跟喇叭紙並沒有幫忙幫忙產生破音), 所以要音量開到大的受不了才有破音

那個時代的這種Marshall破音後來就被稱為Plexi sound, 本人曾經試用過, Volume約開到9點鐘就已是Clean的超大聲耳朵已快受不了, 約10點鐘就開始破, 12點鐘就是像AC/DC, Aerosmith那樣音色, 開到底就像Led Zepplin, Deep Purple, 這些團的歌大家聽過就知道Plexi是什麼音色, 我實在配服早期那些人的耳朵, 不知為何能忍受這麼大音量

後來的Marshall有Master Volume的, 也就是像各時代的 JCM 型號(JCM800, 900, 2000), 都是有Master Volume鈕控制總音量, 破音主要是靠前級的PreAmp Volume和Gain鈕那些來調, 可以小聲彈就有大破音, 這些型號是比較現代的Marshall Tone, 很多人就稱之為Master Volume世代的Marshall, 跟Plexi是大不同的兩類Marshall Tone

Fender Tweed, Blackface, Silverface, Bassman:

Fender早期五零年代開始的很多音箱是那種土黃色的, 那種外表皮面材質, 包括後來黑色的, 叫做Tolex, 而且早期五零年代的Tolex像布料一樣有斜紋(Tweed), 這個時代的Fender Amp就叫做Tweed, 更早期還有些木箱的但比較少被提, Tweed世代之後, 改成黑色銀布面後, 一開始那個旋鈕後的鐵面板是黑色的, 這個世代的就被叫做Blackface, 後來創始人Leo Fender將公司賣給電視業財團CBS, CBS的時代改成用銀色金屬面板, 這個時代的就叫做Silverface, 但Silverface的時代很多人說Blackface比Silverface音色好, 所以八零年代又故意改回黑面板到現在

Tweed, Blackface, Silverface三個時代就變成了三種Fender Amp音色的代名詞, 三個時代設計取向的不同, 就是瓩數越來越大, 然後越來越不容易把volume開大就產生破音, Tweed只要volume轉大些就開始破音, Blackface開到底也只有一點點破音, Silverface 即使100W的開到底也不會有破音, 還是clean tone, 這跟Leo Fender他不會彈吉他, 只是修音響收音機出身的背景有關, 他跟後來的CBS公司是像音響Hi-Fi觀念的人, 認為失真是不對的, 所以才會這樣設計, 這也是會有Blackface比Silverface好這樣評價的原因

Tweed時代最出名的要屬Bassman這個型號, 它本來是跟現在Bassman一樣設計要給Bass用的, 但吉他手發現接吉他把音量開大有異想不到的好破音, 所以就變成了Fender破音最出名的tone, 這也是Vingage系列裡 Bassman Re-issue再版標價那麼高的原因

所以你們讀到Tweed, Blackface, Silverface, Bassman, 就知道在提什麼東西了吧!

有時你會看到破音分British, American, California這樣寫, British當然就是指英國生產的Marshall, 而American大多就是在說Fender Bassman, 在加州的Mesa Boogie Rectifier那種現代的Hign-gain破音就是California

Brown sound and edgy sound:

Brown sound通常指的就是Van Halen的吉他破音tone, 甚至會看到Van Halen's brown sound這樣完整的寫, 他的特色是破音很強, 但仍然吉他原始的Clean還保存, 你彈分解, 仍能每條弦的音聽的很清楚, 不會糊雜成一團, 不是所有的破音器材(單顆或Amp的破音段)能調到這種境界的, 很多描述就乾脆說這種Brown Sound是Very Clean Distortion? 很奇怪唷! 很Clean的Distortion? 描述半天不如去聽Van Halen的歌最快領會, 推薦他早期Fair Warning這張專輯裡的吉他Tone

至於Edgy英文是邊緣的意思, 就被用來稱那種Clean強到要開始overdrive那種要破不破的音色, 這種Tone其中以Rolling stone樂團的吉他音色為最為人知, 所以很多也寫成Rolling Stone's edgy sound

先想到這幾個,以後看到就應瞭解了吧!

閃電霹靂必殺技-(57)-閃電手胡扯第一篇: 介紹二十多年歷史的Proco RAT

閃電手

我想菜鋪的內容若網友們也能加入貢獻, 文章的更新就不會經常讓人久等數月了,
我就先以身作則貢獻一些文章給菜鋪, 希望網友們有空的也寫一些文章email給菜鋪來登

我其實有此想法一陣子了, 但一直沒有想出題目, 今天留言版上正好友網友想要有
Proco RAT的人寫些心得報告, 我正好是對各種RAT很熟悉的而且擁有數型RAT, 所以今天第一篇就來講RAT:

數十年來搞音響工程的人都很熟悉Proco公司(http://www.procosound.com)以生產
各種舞台工程錄音工程的導線接頭等器材出名, 在七零年代末, Proco突然推出了一
顆破音效果器, 也就是今天講的RAT, 這也是Proco效果器唯一的系列

RAT是什麼樣的一顆破音效果器呢? 一般的描述是它是很多種變化的破音器, 相信買過很多破音器的網友們一定有個心得, 很多都是破音那顆鈕(Distortion, Drive, Gain, Morph等稱呼各有不同)只有小一段區域可以用, 也就是那顆唯一能表現的音色, 例如很多Metal用的單顆把破音鈕調弱, 音色都慘不忍睹, 彈小破音只好切換到另一顆Overdrive, Tube Scream等, 所以要買很多顆

至於Proco RAT, 它基本上感覺是用FUZZ類破音為底來設計的, 所有世代的RAT基本上都是三顆鈕, Distortion, Filter, Volume, 那顆Filter鈕簡單來說感覺是一般Tone鈕的方向反過來, 越往左轉音就越尖亮, 越往右就越圓悶, 但RAT很厲害的, 那顆Distortion鈕從左轉到右的各區段, 加上另外兩顆Filter和Volume鈕的配合調整(尤其是Filter鈕), 居然都是可以應用的各種破音音色, Distortion從弱到強你大概可以找到下列這些用途的音色:

Clean Boost (例如Carl Martin, Sparkle drive等)
Tube Screamer (例如Ibanez TS-9, TS808等)
Overdrive (例如Boss OD -1,2,3等)
中破的Distortion (例如....這類太多了)
Fuzz (較重的Fuzz例如Fuzzface, Bigmuff)

但要強調一點的是RAT並不能做出跟上面這些指名道姓的單顆完全一樣的音色, 它只能說是可以調出上述各種用途的音色, RAT有它自己獨特的音色, 我讀過訪問設計發明RAT的Scott Burnham先生文章, 當問他說RAT是哪一種音色的破音效果器, Scott一向都是回答RAT就是RAT, 自己歸成一類, 很多國外文章提到它也都是用"The RAT sound"來形容它這種破音器

另一點要提的是, 上面我講的你們可以看出, RAT的破音開大些只能算是中破的distortion, 再開大反而變成了Fuzz, 所以RAT並不能給你像MT-2那樣的重金屬音色, 它最多給你較重的Fuzz音色, 所以我上面舉Fuzzface, Bigmuff為例, 你們去讀一些國外的review, 可能會讀到有人說RAT可以搞重金屬, 我覺得那些人講的可能是將RAT當booster去逼音箱上的破音, 基本上RAT本身最重的破音就是Fuzz, 而且RAT的Distortion鈕調到最右也破不到哪裡去, 其它廠牌很多的中破音單顆tone就比它爆了

接下來講演奏觸感, 如上面提到的RAT感覺上是以Fuzz為設計基礎, 所以演奏觸感也像Fuzz, 一般的Overdrive, Distortion等破音效果器設計原理都跟去逼音箱破音差不多, 也就是將訊號增強壓縮等到音破掉, 再修整tone和最後輸出強度, 所以撥弦觸感會覺得隨便一撥就反應很爆, Fuzz則不然, 假設Clean tone的音波是上下跑的半圓弧型波狀, Fuzz就是把它改成上下的鋸齒狀波讓tone聽起來變散散雜雜的, 所以玩過Fuzz的人就應有經驗, 大部份的Fuzz彈起來撥弦觸感都跟Clean tone感覺差不遠, 沒有那種一觸很猛爆的感覺, RAT也就是那樣的撥弦觸感, 另一點RAT感覺上是Direct Signal和Fuzz混出來的, 所以中小破音透明度很高, 也就是你吉他本身的tone和撥弦細節等會很忠實的呈現出來, 很多愛用RAT的人就是重視這方面細節的, 也有人說RAT在重力撥弦時音色較好, 所以重手picking的人最適用, 我也有這種感覺

講到這裡大家應有概念RAT不是每個人都適用的, 如果你上網去如Harmony Central等研究Proco RAT的評價, 通常會讀到很好的評價, 但最好先去親自試一下合不合你用, 合不合你的器材, 這也是我寫這個題目的原因, 我買第一顆RAT時剛開始只覺得它是一顆Fuzz, 後來看別人用才知道它有這麼多用法

再來講製造品質, 一般的單顆都是用薄鋁外殼, RAT用的是近3mm的鐵殼, 拿起來較重又硬, 所以脾氣壞的人不要帶RAT去做場, 萬一觀眾噓你, 你失去理智拿起RAT砸向他, 你就會吃上拿致命物品攻擊人的重罪, 有時找不到釘錘來敲鐵釘時, 我想拿RAT去敲一定適任, 就看你捨不捨得啦! RAT有True bypass, Made in USA, 每顆鈕上的白線, 是那種吸收光線然後在黑暗中會發光一陣子的那種材質, 有時舞台上燈瞬間全打暗後, 你還能看見發光RAT的每顆鈕, 總之, RAT的材質用料是所有單顆中屬一屬二的, 電池室蓋子不需工具, 用手轉一顆螺絲就可拆下, 但9V電源插頭是像Crybaby那種的mono耳機型, 若用Boss那種的供電器需要去買轉接頭

現在新的吉他用RAT有以下幾種型號(最近出了一顆Bass用我沒用過):

Vintage RAT:
這顆是因為近年很多人說早期的RAT比較好, Proco就應觀眾要求照著原始規格重做生產, 照原始設計所以沒有紅燈, 這是一個缺點, 早期生產的零件現在也不一定找的到相同的, 所以新的Vintage跟早期的應是有些微差別的

RAT II(外殼還是只寫RAT):
八零年代後期由於流行較重的破音, Proco修改RAT把破音加重些並外殼改變較小些, 也就是現在世面上最普遍的RAT, 音色基本是沒變, 至於你問到RAT II和Vintage RAT破音度倒底差多少, 我的感覺是很少, 甚至用那些大出力的Pickup跟本感覺不太出, 就像很多破音器Distortion鈕開到9和10之間根本感覺沒差, 新的Vintage RAT和RAT II有時交互用實驗, 不懂的人感覺根本是一樣的東西, 我有早期製造的RAT, 因年代久了音色可能有些微變化, 但很多人就會說這是較好的音色, 但我也可以說成是電器用舊的音色

Turbo RAT:
這顆聽其名你可能會誤會是猛爆型的RAT可以搞金屬, 其實不然, 它只是音量輸出增大, Distortion和Filter那兩顆鈕應還是跟RAT II一樣的範圍, 舉例說我在Turbo RAT上Volume調到9點鐘的音色音量, 把RAT II的Volume鈕調到約兩點鐘也可以有同樣的音色音量, 設計Turbo RAT的目的我想就是要大聲, 或輸出訊號大些去boost音箱更強些, 但相對的就較耗電

Vintage RAT和RAT II在美國賣價都跟一顆MT-2差不多約$80美金, 所以價位並不貴


BRAT(最近停產):
這顆是廉價版的RAT我沒有用過, 可能是要賣給預算有限的人, 你們也應能想像很多人會給它低評價, 所以最近停產了

Deucetone RAT: 這是最近出的, 很多年前Proco有出一臺Rack型的RAT, 上面其是就是左右各一臺RAT, 你可以單獨使用或串聯, 但很貴不暢銷, Proco最近就把它改做成這顆單顆版的Deucetone, 也是一樣左右各是一顆RAT合成一臺, 但每邊都有一小開關讓你選擇三種RAT的線路, 左邊是Turbo RAT, Vintage RAT, 和Dirty RAT, 右邊是Turbo RAT, Vintage RAT, Clean RAT, 其中Dirty RAT和Clean RAT是新的RAT設計, 音色其實也是RAT破一些和乾淨些就這樣, 兩邊各有input/output孔可以單獨使用, 甚至可以兩個吉它手各獨立只用一邊接自己的吉他和音箱, 也可以只接左邊的input和右邊的output就變成串接兩顆, 這樣可以單獨使用某一邊, 或同時開變兩顆RAT串接就可以弄出更破的音, 有點難調tone, 也許是我最近才買了這顆還沒玩熟, 但有一缺點我很想去Proco罵他們頭腦有沒有壞掉, input在左邊output在右邊, 接線超不方便的, Duecetone我買$150美金, 但它算是給你兩顆RAT, 或一邊三種說成六顆RAT也可以, `算起來是划算的

至於Deucetone兩顆同開, 也就是左邊RAT去boost右邊RAT, 大家可能會想這樣破音夠爆了吧應可以做重金屬, Proco的介紹上也這樣講, 但我的個人評斷是不夠格, 我實驗了很久兩顆FUZZ串接結果是得到很猛的Fuzz音, 並不會給你像MT-2那種metal tone, 我附上的演奏最後那段就是用Deucetone根據Proco網站上Deucetone的設定範例裡, 所謂的Metalica音色彈的, 大家聽聽就知是什麼樣音色

最後就是要來用RAT演奏一段給大家聽聽音色了 , 我就從小破音(用Vintage RAT, RAT II)調到大破音(用Turbo RAT, Deucetone)演奏很多段, 讓大家聽聽它從Clean Boost到重FUZZ多元化音色, 本人老朽失練的手彈的很爛, 大家就忍受著聽吧! 我是用一把單線圈的Stratocaster彈的, 相信大家聽後應可聽出上面沒講的一點, RAT音很厚中音很飽。

閃電霹靂必殺技-(56)-關於換弦的問題

閃電手

【問】:因為最近要換弦,上網一看才發現弦有很多種類。
比如FENDER的弦就有150"S 009-042、150"S 10-46、250"S 009-042、350L 009-042等型號。
請問各位先輩普通應該換哪一種呢?
粗的弦跟細的弦音色上有啥差別呢?
假設換不同廠的弦後一定要調校琴的搖座彈簧等嗎?(弦都是009的)

【答】:Fender 150的就是基本的傳統鋼弦,456弦的外包圈是鎳(Nickel)的,250的鋼弦外有鍍鎳(nickel plated),音色說可維持久些(但我不覺得,還不是一樣亂操就很快舊掉),350是不銹鋼(Stainless Steel)做的,好處當然就是不生鏽,頂多有手汗乾掉澀澀的感覺,但音色有點跟傳統弦不同,而且較大聲。

一般Fender新琴工廠都是裝009~042,你裝010或更粗的規格,有的琴搖座彈簧或neck彎度等要小矯正,所以新手換009是最穩的。

粗的弦音色就會較厚又較飽滿,但彈起來指力當然要費力些。

換不同牌有可能要條整,但1~6弦每條都同規格的可能比較不會發生。

閃電霹靂必殺技-(55)-琴的TONE能不能改?還有極性的問題?單的拾音器怎麼知道他的極性??

閃電手

【問】:問一下閃電大,我的琴是rg-570ex雙單雙,我看到有的琴的TONE旋鈕可以拉起來變成單單單,不知道我這把琴能不能改?還有就是問一下極性的問題,Pick up一定要SNSNS或是NSNSN嗎?還是說切換到有使用的才需要SNS或是NSN?單的拾音器怎麼知道他的極性?

【答】:你要拆開看那雙線圈pickup是有四條電線的還是有兩條的(有些還有加一條無膠包的地線),四條的才能改切成單的,兩條的就沒輒,同一型號的雙現圈有時兩種都有。
雙線圈有四條導線就是每個線圈各有正極和負極線,一般有以下幾種接法:

最平常的雙線圈音色就是Series(串聯):
接法是:
(1)線路正極(通常是從五段選擇開關)接第一線圈正極。
(2)第一線圈負極接到第二線圈正極。
(3)第二線圈負極接線路負極,雙線圈若是只有看到兩條電線的,就是(2)已經在裡面接好了。
切成單(Split):就是線路正負極,只接到其中一個線圈的正負極線,通常的接法是Bridge用靠Bridge的那個線圈,Neck就用靠neck的,要用另一個線圈也可以,隨個人喜好,只是拾音位置不同音色有差別 。

並聯(Parallel):
就是兩個線圈的正極焊在一起接到線路正極,負極也是一樣焊在一起接到線路負級,這種接法音色會變很薄亮很像單的音色,但低音全無。

Phasing: 也就是第二個線圈反接
(1)線路正極接第一線圈正極。
(2)第一線圈"負"極接到第二線圈"負"極。
(3)第二線圈"正"極接線路負極。
這種接法音色還是像雙線圈,但靠中高頻的音會有一個區被削弱, 所以聽起來音色有點咬感(biting), 也就是每個音彈的時有點微小wah音的感覺, 接大破音的時候最明顯,Aerosmith的Joe Perry就有時用這種音色。

Parallel和Phasing音色很多人不喜歡(像我本人絕不用),所以大多廠家只裝切單的,切正split只要用三腳的SPDP開關就可以,Parallel,Phasing要六腳的DPDT開關,查pickup線路圖便知。

考慮極性只是為了hum canceling,利用南北極互反,以讓2,4段也有像雙線圈抵消雜音的作用這個好處而已,對音色沒有影響,你光用中段一樣沒有hum anceling,很多吉他裝pickup是不考慮極性的,尤其是早期的。

單的pickup看極性是看規格上Polarity是寫North或South,S的有的是寫RWRP(Reverse wound,reverse polarity, 反繞線圈,磁鐵反裝),但很多pickup都沒有說明,那通常就是N的,Fender傳統單的比較容易找到S的,
如果像Lace Sensor、EMG、新的Fender Noiseless等單的,完全不用考慮極性。

閃電霹靂必殺技-(54)-fender網頁上說pro tone cable plugs are 24k gold plated,真的嗎?

閃電手

【問】:fender網頁上說pro tone cable plugs are 24k gold plated,真的嗎?

【答】:24K gold "plated"(鍍金的)導線插頭鍍純金並不需很貴成本,所以應是真的,很多音響類導線都是有鍍金頭的。

我則是有錢沒錢都要亂買傾家蕩產的"了尾啊"型吉他手,Monster Cable我前些時候有提到,Jazz和Rock兩種我都有,Jazz的隔絕干擾Shielding做的超好我還沒用過任何牌超越它,但因是Jazz用所以音色很圓肥很多吉他或曲風可能不適用,我是拿去接音色尖薄的Fender單線圈正好互補,Rock的感覺上Shielding好像比Jazz的遜些,音色也很好,但比上Planet Wave(便宜1/3)則我個人感覺後者表現較佳一點點,所以rock我用Planet Wave,也許只是適用於我的器材的評論,我音箱若用大型的Full Stack或2x12大瓩數Combo等, 對細節會較敏感差異會明顯感到,若用小練習音箱,覺得差異較小有時跟本無關緊要,不需要用到貴導線。

閃電霹靂必殺技-(53)-fnder的吉它等級要如何分別呢?

閃電手

【問】:請問fnder的吉它等級要如何分別呢?他有分好多種型號,是不是依型號的不同來區分等級?

【答】:首先要區分Fender吉他(amp不包括)有三個製造地,美國,日本,墨西哥,美國廠的最貴,Standard的是基本型號,其他型號不同則不一定是高低級之分,說是有不同特色配備造成價格差異比較適當,找出適合你用的才是最重要的。

閃電霹靂必殺技-(52)-大家所謂ㄉ雜音是指彈ㄉ時候有雜音呢?還是沒彈ㄉ時候有?

閃電手

【問】:我想問一個有關雜音ㄉ問題,大家所謂ㄉ雜音是指彈ㄉ時候有雜音呢?還是沒彈ㄉ時候有?我剛買電吉他,還有一個音箱,開下去的時候會嗡嗡的聲音,彈的時候不覺得有雜音,如果這是大家所說的雜音,請教教我怎麼樣才不會有?

【答】:通常電吉他的音箱本來就不能像家用音響那樣不出聲時幾乎安靜無聲,因裡面信號放大的設計完全兩回事,接上吉他還可能會加上吉他傳來的雜訊,各型吉他的雜訊大小也不同,例如你是用像基本Fender Stratocaster那種單線圈Pickup的雜訊會最大,再開破音Reverb和接各種效果器等可能又要放大雜訊,所以才會有賣Noise Gate那類東西控制雜音,據你的描述我想應是正常,若雜音大的很擾人才要檢查哪邊出問題,第一要檢查的是吉他裡面的接地線。或請參考另一篇必殺技講雜音問題。

閃電霹靂必殺技-(51)-剛學電吉它要學一些什麼呢?

閃電手

【問】:請問閃電手大大,剛學電吉它要學一些什麼呢?我聽朋友說可以先練爬格子,但我已經練得差不多了,請大大指點一下迷津,另外,彈電吉它還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答】:爬格子等東西是要練沒錯,但我覺得要多練些歌,整首能彈出最重要,畢竟練了一堆爬格子樂句等最後都是要應用於歌曲上,我遇過很多人練了一大堆東西,但碰到場合叫他表演,發現他整首能完整表演的歌曲只有幾首,叫他來jam也發現他練的爬格子等不能有效的應用,這就是完整歌曲練太少了,反而有些程度普通,但可以吉他拿來就能很自信的表演三十首歌的那種人,在pub西餐廳等被僱佣表演,或虎爛了一堆美眉崇拜他。

如果是志在組樂團,練琴重點還要注重的是能否與其他樂器的協調,也碰過一些閉門造車的高手沒玩過團, 邀請他來玩發現他無法與整團配合空有一身本領,例如他自己在家裡練也很少跟鼓聲練,就會常脫拍不穩大家都要跟他,或是他自己在家裡調的tone,自認調的音色超好,但玩團發現在眾樂器中被吃掉或變成扁掉的爛tone也是時有發生的。

不管如何最終的目的就是演奏的要好聽。包括你手上的演奏技巧,和器材的音色控制等,不好聽就苦練或買一堆貴器材也無意義,建議要常把你彈的東西錄下來,自己或請朋友用聽眾的角度去評斷好不好聽,你會發現很多缺點。

閃電霹靂必殺技-(50)-我有一台PC跟master keyboard 請問我還要再買什麼東西才夠?

閃電手

【問】:請問閃電手,我想自宅錄音,我有一台PC跟master keyboard 請問我還要再買什麼東西才夠?還有最近常看到一些MTR,如Korg D-1600。還有吉他手用的Boss BR-1180CD,好像也不用連電腦就可以直接錄還可直接燒CD,看那螢幕那麼小不知道會不會很難操作?可是電腦接來接去我又覺得很麻煩,不知道有沒有人實際用過這類硬碟錄音座,請分享一下經驗謝謝

【答】:電腦或multitrack recorder (MTR)? 這個很難說哪一種是正確選擇,Korg D1600一台五六萬,可以買兩台電腦吧!

D1600我用過,功能非常完備沒有錯,但它最高錄音品質只能到24bit / 44100Hz(夠高了,CD品質為16bit / 44100Hz),但設這麼高就會降成只剩8軌,電腦軟體能到96bit,128bit的都很常見,D1600內建很多effect,但品質只能算"可以用",講究的人可能會外接較好的效果器,Mixing功能雖簡單但很夠用, 它的CD-RW,可以將做好的錄音燒成可在音響播放的CD,或備份你的master,這點很多用硬牒的MTR不一定能備份master,有的錄滿了要換顆硬牒,選擇時要注意。

電腦則因每台組裝零件週邊設備的廠牌型號太多,不好的情形就是風扇,CD-ROM或硬牒的馬達,外接喇叭的磁場等會在錄音時傳來干擾雜訊,這樣裝再貴的軟體和音效卡也無用,我們買電腦時也無法輕易判斷會不會有這些問題,我現在還在用一台舊電腦錄音,就是好不容易碰到一台所有配件都不會干擾的,用電腦錄,我覺得一般的正牌Creative好一點的音效卡其實錄下的效果都不賴,但要用更專業的錄音卡,例如可以同時錄數軌的,可到128bit的,再花一兩萬是常有的,要買專業軟體又要花大錢,你有接keyboard大概也要編midi,那就要有midi功能的MTR如Cakewalk和音源也要投資,如果簡單的錄,就到本站軟體下載抓那邊有個多軌錄音軟體,用你現有音效卡錄就可不花錢,電腦有備份master容易的方便處。

我有一臺曾很風光的Alexis ADAT,只有八軌,用Super VHS錄影帶做digital錄音,以現在的標準是很落伍的,沒有Mixer功能,需配合一台至少八軌的Mixer,也沒effect,備份需另一台ADAT,可以數台ADAT併用變成數十軌,找歌需像錄影帶一樣前後Fwd/Rew,它到現在錄音室還很常見還有很多人買,原因我想是因為最早出現在市場卡位,錄音品質不錯很受好評,很多90年代的暢銷曲都是在ADAT上錄的,為了那些母帶所以ADAT要一直存在。

閃電霹靂必殺技-(49)-"即興"要怎麼練習啊?

閃電手

【問】:請問一下閃電手大大,"即興"要怎麼練習啊?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我的意思是,如果即興,也要跟歌曲撘的起來,不要聽起來怪怪的!這要怎麼練習呢?還需要注意什麼地方?

【答】:兩個要件應是"概念"和"熟練"吧!
第一我覺得由你心中或腦海裡自然抒發出才會有好的即興,當場急得如熱鍋上螞蟻努力想辦法套用學過的音階樂句等,一定會突槌。所以我覺得第一要多觀摩或昤聽他人的各種即興演奏,培養各種音樂類型即興的"感覺"和概念,剛開始用抄襲的也沒關係。
第二是吉他要玩熟練,能很自然的心到手到,即興才會順,甚至可以邊跟人聊天邊即興(注意看綜藝節目後面那些樂師,很多都邊彈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