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

巴奈【泥娃娃】

天使

巴奈中性卻感性飽滿,帶著滄桑的唱腔,每首歌都可以鑽進人們的情感底層,教人隨之面對我們的脆弱、無知,撩人感傷的波濤,但在平撫後,深覺舒暢。

有別於一般工業製造、商業包裝的流行音樂專輯,巴奈令聽者動容的,不是使人垂涎的臉孔,不是名製作人的光環,不是時興的音樂格式,不是龐大的宣傳機器轟炸出來的商機,有的是巴奈真實的生活記錄、命運的陳述、感情的吐露。也在遍嚐苦澀後,發覺她在歌中,更想說出一種人的開朗豁達。

在她的中性歌聲中,聽到一種台灣原住民成長的心酸和坎坷,但又具有普遍性的感染力,不管是那一族人,有誰敢說自己的人生都是快樂平順的。具阿美族與卑南族血統的巴奈曾對我說:「許多人認為阿美族歌謠大部分是快樂的,甚至有人覺得原住民的歌都是樂觀開朗的,但又有多人知道原住民在快樂歌唱外,如何面對現實生活的殘酷,與心中的無奈及悲淒?」

這一切巴奈都真誠地寫在她歌裡,以「泥娃娃」開場,原本童真無限的童謠,巴奈詮譯出新歌曲生命,並與個人的情感際遇相扣合,然後她的作品便沿著兩條軌道前進;一條是對自己血統的反省及重新拾回原住民文化美好的歌謠,比如「Panai流浪記」、「怎麼會這樣」、「大武山美麗的媽媽」,還有在pub常聽她唱的「懷念年祭」;另一條脈絡是她深沉的自我面對,嚴苛又單純地向自我心靈喊話像「不要不要討好」、「綑綁」、「你知道你自己是誰嗎」等等。

因此我界定成是一張自我心靈剖切、映現的作品,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然而沒人會被她的深沉與勇氣給嚇到,反倒給人帶來生命的啟示,一方面又教人感同深受。結束時在「每一天」這首歌裡,給人單純、自由和安心。

製作人鄭捷任讓編曲和錄音烘托巴奈的作品,民謠的基調下,又賦予每首完整的音樂風景,有時像是場電影,有時讓pub live的氣氛忠實呈現。不追求音效的甜美,而忠於歌的精神,像「天堂」,你可能以為他錄得糟透了,但當你懂得了這首歌質疑、控訴的味道,會覺得這是對的。同時節制著專輯中的情緒,不淪為濫情,像「過日子」副歌變成爵士風輕鬆逍遙,讓聽者不致於溺在傷懷的苦團中。

本文轉載自:翁嘉銘流行歌仔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