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日

閃電霹靂必殺技-(21)-音箱的瓦數與音量

閃電手

【問】:有人告訴我說音箱瓦數跟音量大小無關,如果是這樣的話, 那為什麼要挑大瓦數的音箱呢?

【答】:如果是練團,瓦數大一點才能與鼓等大音量樂器批配。我參觀一個人那個15佤fender champ音箱拿去練團,雖然音量能大過鼓聲,但音色很薄弱,而且聽眾只能在正前方才聽的清楚。多顆喇叭的音箱,比較容易很厚實的充滿整個演奏環境,那種四顆12吋喇叭的音箱最能勝任。

還有真空管音箱效率較高,佤數不必很高就很大聲又厚實。marshall五十佤真空管比一百佤電晶體的大聲,fender四十瓦 真空管也比八十佤電晶體大聲(音也較厚實)就是例子!

【Johnson 補充回答】:
來來來..我們來講講前級、後級、真空管、晶體、放大器。
很多人認為:真空管放大器的聲音比較溫暖,比較厚實。
如果搞不到全真空管放大,至少也要弄個真空前級來玩玩?
還有真空管的50瓦往往會比晶體的100瓦還要夠力?

其實在電子學的觀點上看: 50瓦就是50瓦!怎麼也不可能會比100大。但是在晶體擴大機以及真空管擴大機的結構上來看,就有差異了。

請拆開您的音箱來看看,除了擴大機線路以外,就剩一個喇叭了。喇叭上會標示一個阻抗。 通常是8或16歐姆,代表著這個喇叭單體的平均阻抗。可是實際上把他拿到儀器上量測,你會發現: 不同的頻率,他的阻抗特性也不同!可能在1K Hz 是8歐姆,10K Hz變成12歐姆,150 Hz卻掉到了 2歐姆!

這下好了!

根據一些不拉不拉的電子定律,晶體擴大機的電流供應能力就得相當充裕。當喇叭的阻抗值一路下降時,後級輸出一個固定電壓,它流過的電流就會愈來愈大。

你確定你的後級能輸出這麼大的電流嗎?你知道喇叭阻抗一路下降的結果到後來,就有點像是把喇叭線直接短路的意思。你明白了吧?所有的電晶體 OTL 後級擴大機,其輸出電流的能力均有其設計上的限制。超出此範圍,機器就要燒掉了。

OK!有沒有看到三個英文字: " OTL"
這是無輸出變壓器的縮寫。現在的BJC 或MOSFET放大線路幾乎都是OTL 的設計。簡單、實用、又省錢!

你知不知道繞一個輸出變壓器費工費時又費錢 ? 能省當然先省。真空管又有啥特異功能呢 ?純A 類放大嗎? 只對了一半!在前級的部分,幾乎99% 都是全A 類放大的設計。乾淨簡單又容易,只要注意輸入、輸出阻抗的匹配。剩下來各部分調音的小技巧下次說。

到了後級,如果要搞全 A 類大電流擴大機的話,100 瓦的擴大機我想可能要三個人來搬:琵琶..家駒..跟子雞剛剛好! 不管布吉、瑪修、還是芬德,通通是AB類或B類放大。但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多了個輸出變壓器。

為何要這玩意兒?

真空管放大後的信號輸出,大多在高阻抗:300K ~500K都有可能。那要接道喇叭的輸入只有8歐姆,怎麼辦? 變呀!對!就是輸出變壓器。

前面提到喇叭的阻抗隨頻率會有高高低低的變化,不單是八歐姆喔!晶體擴大機輸出就是死死的:阻抗變,電流就跟著變。變到不夠用,變到不夠乾淨,他就死給你看。不是失真、就是某頻段直接給他推不出來。

真空管就少了這個問題!有了輸出變壓器,你後頭喇叭怎麼變,我前頭的變動只有那麼一點點。 哪個頻段我都可以給你,我工作範圍內可供應的電流。自然,聲音死給你看的機會就少了。整體頻段完整,你也會覺得比較大聲。

這就是比較大聲,比較厚實的原因!

再來,我們說真空管聲音厚實溫暖的秘密。真空管好聽的一個重點:他很容易失真!

不會吧?容易失真還好聽?
真空管的工作溫度,屏級偏壓、柵級輸出,都關係放大線路的品質好壞。容易失真是他的天性!
如果晶體不比他好,那發明電晶體幹嘛 ?
回到問題, 反正多掰又沒有多稿費!
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真空管產生的失真諧波大多是偶次諧波2/4/6/8....

人耳所能接受的偶次諧波在聽覺心理上是一個可接受的甜蜜諧震,(這不是我掰的,請查書。真的!)而晶體機就硬邦邦的,一板一眼,直到死給你看為止!而且還很有意思的是:晶體搞的是奇次諧波失真 1/3/5/7....還真是人耳受不了的那種!
很玄吧?

這是玄學跟音響心理學的部分,我們再回頭談電子學的部分。 電晶體的工作曲線與真空管的工作曲線有著些微的不同。 不同在哪裡?請洽詢您的電子學老師。這個部份就牽扯到音頻放大後,高階泛音的不拉不拉理論,太難了!這部分我不太懂,更不會說!

就先醬子啦!其實,前面寫的很籠統。而且還有可能出錯!
大家參考參考。

?? 我也染上閃電手的長篇大論症候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