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31日

樂評難為-(2)


先說一個故事。

徐復觀先生(著名的哲學家)年輕的時候,有一次去拜訪哲學大師熊十力先生,請教他該唸些什麼書,熊十力要他去讀王夫之的【讀通鑑論】。
徐回答說我早就讀過了。熊先生聽到這樣的回答,很不高興的說: 「你沒有讀懂,再去讀。」
過一陣子,徐復觀再去見熊先生,說自己【讀通鑑論】已經讀完了。 熊十力於是問他:「那你有什麼心得?」
徐復觀於是評論到許多對【讀通鑑論】不贊同的觀點。
話沒說完,熊十力勃然大怒,大聲斥罵到:

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的進書?任何書的內容,都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
你為什麼不先看出他好的地方,卻專們去挑壞的?
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又會得到書的什麼益處?

讀書就是要先看出他的好處,再批評他的壞處,這樣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了消化而攝取營養。……
你這樣讀書,真太沒出息了。

後來,徐復觀回憶的說到: 「這對我,是起死回生的一罵。」

治學如此,其實樂評不也如此?

不論是喜歡不喜歡的創作,都得先詳細的去了解每張專輯、每首作品的優缺點,通盤的吸收,抽絲剝繭,再詳加評論。
我相信許多樂評在提筆評論時,必定是錙銖計較,傷盡腦筋的。
這也是我說樂評難為的原因。

上次說我不太用「好」或「不好」來評論別人的原因,是:
1、 我不夠好。
2、 我不夠置身事外。
學無止盡,我當然還不夠好。(更何況我也不是什麼吉他大師)。
可是,為什麼我說「我不夠置身事外呢?」,因為我是一個吉他手,在台灣靠彈吉他討生活,我應該是被批評的對象,而非批評別人的人,除非,有一天,我不靠吉他生活了。

所以,我很慶信我不是樂評。 哈!寧可被罵,我也要快樂的作吉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