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手
前言:
很多網友都會自己換拾音器,焊接修理吉他裡面的線路等,如果有這樣的基本功,我今天在這裡提一些多年來亂搞吉他到處學到的一些吉他線路改進知識給各位參考一下,而且花台幣幾元或幾十元就能辦到,但說是“改進”有點欠妥,因為改進後的結果你也許不一定喜歡。
我並非學電子出身,可能跟很多網友一樣的是玩電吉他才開始從中漸漸獲得電子知識,所以我的下面的解釋並不專業,但我想這樣的口語化一點的解釋也許可以讓每個人玩電吉他的人都看懂。
首先講音量鈕可變電阻的功能,電吉他裡面的線路有兩極,也就是正極和負極接地,會焊線修護吉他的都應知正極若碰到負極接地就沒聲音了,音量鈕可變電阻的線路工作原理,就是控制正極訊號碰到負極接地的量,轉到零就是100%都碰到負極,所以就沒聲音了,轉到八可能就是20%碰到負極,所以音量稍小一點,為什麼叫可變“電阻”,電阻這東西的目的就是來阻止電流的通過,它上面的歐姆數值就是阻力有多少,“可變”電阻就是可以轉它的鈕來改變阻力大小,所以轉到零就是阻力全沒了,正極電流全跑去負極了,轉到一半就是發揮將近一半的阻力,所以音量減半。
但要提一下,一般可變電阻的阻力遞減曲線不一定成線性比例,轉一半不一定是一半音量,這也是很多人提過的“線性“(Linear)和“非線性”(Non-Linear)可變電阻的不同,其差別就在轉它們時電阻改變量的不同。
至於轉到10是不是就正極100%不會跑向負極?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看到電吉他常用的可變電阻有500K,250K歐姆這兩種數值,這就是指全開轉到10的阻力,這個值事實上並不能達到“正負極完全切斷無相關”那樣的境界,還是有很少些許正極電流跑向負極,會吃掉一點訊號,不信你們把拾音器的電線直接接到output孔不經過任何可變電阻,你會發現聲音“開”又“亮”很多。
至於250K,500K要各用在哪種線路?這要先講一個聲音訊號的特性,當如上面講的正極有跑向負極的通路時,高頻率的音跑過去的速度,比中低頻率快,所以減損也較快,這就是為什麼單線圈的拾音器大多會用250K的,因為它音色較尖亮,用250K阻力較小,可讓它高頻跑掉一些變正好,反之高音不尖的雙線圈大多用500K的,就是要保住它的高頻音,因為500K的阻力較大,你吉他如果覺得高音太尖亮或太悶,先看看是否用了適合的可變電阻,單線圈的吉他廠家裝500K的其實也很多,會讓它tone更亮一些。
改進一:Treble Bleed (或就很多人就稱Bleed)
上面提到高頻音跑向負極比中低頻快,這會造成調音量鈕的一個現象,很多人應有發現, 音量漸漸轉小時,由於電阻越來越小,高頻也當然比中低頻跑掉越多,所以全開10的時候tone很尖亮,開到 8 音量減一點,但發現tone變沒那麼尖亮,變悶一些了,轉到 5 更悶,或簡直沒什麼高頻音了,原因就是高頻跑向負極跟中低頻的量不同。
當然很多人就喜歡這個特性,把音量轉小些也同時在控制tone,但我本人並不喜歡這樣,我音量開小不希望失去高頻,要調tone我喜歡全靠tone鈕去調,這要怎麼改進呢?
Treble Bleed(把它就翻譯做“高頻音輸血”吧!)這種改進接法,是在Fender Telecaster上面看到的接法,Telecaster鄉村吉他手用的最多,因為他們要那尖亮的“鐵味”,當然音量調小時也希望保住高頻,所以看下圖,在訊號通過可變電阻時,也就是圖中從左邊那隻腳進去,中間那隻腳出來(大部份的音量鈕應都是圖中的接線法,注意可變電阻的一隻腳要焊接到背殼負極接地),這兩隻腳間我們給他一個通路,讓一些高頻訊號不跑進可變電阻內,也就是圖中我們看到的數值是 0.001MFD(或有人寫uF等)的電容器(Capacitor)。
電容器這東西根據它上面數值得不同,有的值會讓聲音訊號經過時低頻被吃掉,有的值反之是高頻被吃掉,所以音響喇叭箱中,幫高中低音喇叭單體劃分頻率範圍的分頻器(Crossover)的主要零件就是電容器,這0.001MFD值正好是適合把吉他訊號的高頻保住,中低頻吃掉,接這樣你就會發現音量轉小時高音會保住不會隨之變差,因通過這電容器的訊號會補給適量的高頻,轉到零一樣正負極間全沒電阻了所以沒聲,音量漸漸轉小時一樣高頻會跑掉越多,這Treble Bleed補的高音也一樣遞減,這電容器在電子材料行大概只要沒幾元台幣吧?
但上面這個圖的例子,是用250K的可變電阻的情況,如果是用500K的(不管單或雙線圈),光上面這樣接一個0.001MFD電容器你會發現聲音又不太對,音量鈕漸漸轉小時你會發現高音又變太多了,中低音反而減的太多了有點不成比例,這時就要如下圖要再接一個 150K 歐姆,1/2~1/4 Watts的電阻(Resistor),這原理好像是說會把500K的可變電阻遞減的比例,改變成像300K左右的電阻下降比例,這樣音量下降時中低頻的遞減量,跟那電容器提供過來的高頻音正好成比例,這顆電阻也應只要沒幾元吧?
改進二: Tone鈕的電容器
再來說Tone鈕上面看到的那個電容器,它的工作原理就是讓高頻音跑向負極,因為它的數值也是讓高頻音通過而已,所以你們可以看到它一端是接在負極的,Tone鈕的可變電阻就是控制高頻音跑過這顆電容器的量,同樣的,轉到越小就是跑過去越多,高頻就越減少,所以音色就越悶。
至於這顆電容器的數值,我們通常在單線圈pickup的吉他,例如Fender Stratocaster看到是用0.047MFD的,雙線圈如Les Paul用0.022MFD的,跟上面講過一樣道理的, 這個數值不同造成通過的高頻音範圍不同(這個值中低頻音不通過),所以tone比較尖亮的單線圈用較大數值的0.047MFD,讓範圍大一點的高頻通過,高音較弱的雙線圈就用數值較小的0.022。
事實上各種廠牌各種不同型的吉他,我從0.01到0.05MFD的電容器都有看到,所以在這個數值範圍內,我就可以買一個不同數值的換上造成不同的調tone結果,例如我覺得裝單單單線圈pickup的Stratocaster的Tone鈕調一半音就太悶了,我就把0.047的換成0.022的,這樣調的範圍是適合我的口味,Tone調到5只悶很少,同理我Les Paul也改成0.01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去實驗各種數值的電容器。
改進三:可變電阻的吃tone改進
如前面提到的,可變電阻全開時不管是正負極間有1000K、500K或250K歐姆的電阻,還是有點高頻音被吃掉,大家可能看過那種沒有Tone鈕,只有一個Volume鈕的吉他,大多是彈重金屬的,例如Van Helen的吉他,這樣做最大目的就是要少一顆可變電阻吃tone,高音會好一些,聽起來“開”很多。
有人就用這個觀念,把通向Tone可變電阻腳的電線,加裝一個開關以便切斷它,一般吉他線路接法,都是正極訊號線路有一條“分支”電線通向Tone的可變電阻,所以這條“分支”被切斷吉他還是有聲音,只是Tone鈕變沒作用,但也同樣的達到上述目的,訊號少經過了一顆可變電阻高音變好,在雙線圈pickup吉他上尤其顯著。
Fender 近年出了一種可變電阻叫 No-Load Pot,其不同處是轉到10時正負極完全分開不通,不會有500K或250K歐姆電阻,所以稱 No-Load,轉到 9 你手會感覺到有點切換點的感覺,調在 9 就是變成傳統的250K電阻,所以轉到10時跟上面裝開關切掉通往可變電阻的線路意思一樣,但好處就是不用裝開關了。我手邊正好還有一個還沒拆封的Fender No-Load Pot,就照張相片給你們看吧:
照片中你可以看到Fender零件號碼是099-0832-000,標籤上Split Shaft意思是中間那根桿頂端是有切口看起來變兩半,桿頂側邊一周都有直紋,這種是給標準的Stratocaster轉鈕,壓下就裝好了那種,所以另一種No Split Shaft的就是桿子側邊平滑沒紋路頂端也沒切口的,是要給裝那種旁邊有一螺絲來旋緊的轉鈕用的,例如Fender的Bass,包裝裡面還附有一個前一篇講的0.047MFD電容器,讓你接Tone鈕用,照片看不到。
但我曾Fender單單單Stratocaster的三顆可變電阻都換成這種No-Load Pot,結果變成高音實在太多了Tone太過度尖亮聽了受不了,把音量的換回傳統式250K才變剛好,三顆No-Load的都全開就等於Pickup直接悍到output孔,大家要改前可以先實驗,看這樣你的吉他會不會太尖亮。
結語:
今天先講這三樣,但要強調的是,如果你對你的吉他現有的Tone很滿意,那就不要隨便去改上面講的,搞不好改了反而你覺得音色變差或變怪,除非你有我上面講的高音不滿意處,那就可以實驗看會不會改進,有些吉他本身就有上面講的接線法,要注意一下,例如PRS的很多型號都有接Treble Bleed。
這些改進方法,近年來我看到有很多提供吉他接線圖網站也有,大家也可去搜尋看看有沒有比我上面畫更細膩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