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日

天龍八部(24) 電吉他的設計與結構基礎知識(五) - 琴橋

閃電手

琴橋(Bridge)除了將弦尾端固定在琴身上這個用途外, 它也是影響音色和演奏用途的因素, 先講很普遍的像Gibson Les Paul那樣的Tune-O-Matic琴橋, 在另一篇天龍八部已有講到, 它有一片Tailpiece在支撐弦結構的後方, 讓弦有向下折角, 若Tailpiece調低, 向下角度大會使弦變緊, 因而Attack較強, 音色較亮, 延音也較好, 反過來要音色溫暖些, 可以將之調高, 有些Jazz用琴, 或用Bigsby牌的那種古董搖座, 那Tailpiece很退後到接近琴尾, 那樣使弦總長度增加緊度變低, 音色當然比較溫。
有些固定式琴橋的琴, 穿弦是從琴身後有六個洞穿到前面來再壓過琴橋, 這種設計使弦跟琴身木頭有接觸, 木料影響音色的因素更凸顯。琴橋的材質也是會影響音色的, 因為弦的震動能量會傳到琴橋, 像很多便宜吉他用塑鋼的, 音色就比較差

再來講搖座式琴橋, 最普遍的當然像是Fender那種所謂的”小搖座”是最常見的, 它靠後面幾條彈簧拉住與弦拉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但小搖因為Nut與弦間的摩擦力, 容易搖了後音準跑了, 所以後來發明Floyd Rose那樣所謂的的”大搖座”, 最主要的改進就是弦在把Nut處鎖住改善小搖座Nut跑音問題, 這樣鎖住還可以搖很小弧度就音差很大, 重金屬的音樂很多人愛用, 大搖座通常還可向後拉很多讓音變很高, 這是小搖座沒法搞的, 但大搖座裝弦, 調整等比較複雜, 新手使用上會感覺比較困難。

各種琴橋右手靠在上面彈的舒適度也各有不同, 像Floyd Rose那樣後面翹起, 很多人覺得不好靠手, 大搖座雖然有那些Lo Pro改進新版, 降低了後面翹起的高度, 但跟那些固定琴橋, 小搖比還是不夠平。